美国是如何让油价下跌的呢-美国是如何让油价下跌的
1.美国为什么要减产石油?
2.国际油价为什么下跌
3.美国原油库存变化与油价的关系是怎么样啊?
4.石油为什么越来越便宜了
美国为什么要减产石油?
石油减产是美国为了更好的从他国“吸血”的一种手段,也是为了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重要方法,但是现在却实现不了,所以美国才会气急的!
而美国生气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1、为了更好地从他国加息
石油减产那么全球的经济肯定会更加的糟糕,本来这些年因为大环境的问题,全球的经济都在衰退,而美国的经济也一样不好,然后美国就加息,为了让自己的经济能更好一些,这就苦了那些买美国国债的国家了,需要给美国更多的钱,美国为了不让其他国家的经济直接崩溃,所以只能从石油上面做文章了,降低各国的生产成本,如果其他国家经济直接崩了,那么肯定会影响还钱给美国的,所以美国需要保证全球经济相对稳定。
2、国内通货膨胀问题
因为大环境原因,也导致了美国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现在油国成本不变,但是因为石油减产,油价肯定会上涨,国际市场又是以美元结算,这就需要更多美元就购买,会进一步导致膨胀,而现在石油减产,美国必然是非常生气的。
3、不希望俄罗斯受益
其实在以前欧佩克国家与非欧佩克国家经常因为石油的价格而意见不一,因为这两大经济体的经济是不一样的,欧佩克国家都非常有钱,石油像水一样,所以靠石油出口赚的是盆满钵满,所以他们的想发展的就是石油稳定!为什么不是越高越高?那是因为一旦价格过高,可能其他国家就开始搞环保,或者其他方式取代石油,毕竟每个国家的财力都是有限的,需要投资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欧佩克国家考虑的是长远发展,价格自然就是合理稳定最好,毕竟细水长流,而且也不差钱。
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国家就不这么想了,毕竟现在的经济实在是太差了,虽然也知道细水长流更好,但是现在都要挺不住了,那谈什么未来,所以那必须是解决现在眼下的问题,所以石油价格越贵那是越好的。
4、油价减产会影响到美国利益
石油对于每个国家都很重要,在很多的生产方面都是需要用到的,所以如果石油价格降低,可以让各种的生产成本降低,从而达到本国物价稳定,经济稳定的目的,但是美国在中间动动嘴,然后对各国加息,好处都让美国拿走了,然后让欧佩克国家和非欧佩克国家去承担这个损失,那么只要不傻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5、美国的“控制力”降低
本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国家就一直希望石油价格能够提高,现在美国又让欧佩克国家也跟着去少赚钱,所以两大影响全球石油价格的股东统一了意见,决定减少石油的生产,其实也是对美国的一种回应,同时也代表的美国的影响力降低,控制不了石油的产出了,地位的下降,对于美国来讲肯定是非常气愤的,而且要进行反制措施!
其实我们也能感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动,前段时间的油加得连涨,到现在的价格连降其实都是有原因的,而之后的油价的波动肯定还是会出现的,想要稳定其实是很难的,毕竟涉及了太多人的利益了。
国际油价为什么下跌
国内油价调价窗口将开启,预计汽、柴油价格将继续上涨;而近期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国际油价不断下跌,影响了国内油价调整的幅度。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24时,综合原油品种变化率为-2.57%;预计本轮调价窗口将于7月24日24时开启,若按照当前原油变化率计算,调价幅度为每吨40元至50元,国内成品油价格每吨上调约80元,折合92号汽油涨价约0.14元/升。虽然近期国际油价出现整体回落,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仍未出现明显变数。
1、上周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美国原油期货价格跌破了每桶40美元的大关,这是自以来首次跌破40美元。
纽约商品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下跌1.36美元,收于每桶39.57美元,跌幅为0.62%。本周将是全球最大原油生产国沙特在的石油供应紧缩期限的最后一天,因 OPEC+达成减产协议,可能会继续增产。纽约商品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34美元至每桶41.20美元,跌幅为0.62%;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06美元至每桶41.42美元,跌幅为1.04%。
本周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小幅上涨,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了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影响。
受疫苗前景担忧以及美元指数走弱影响,上周美国油价小幅下跌。纽约商品6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46.48美元(-0.61?0.01)/桶,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02美元/桶,跌幅为1.12%。本周美国的炼油厂开工率增加了0.2%,达到66.4%。虽然本周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小幅上涨,但 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本周以来累计下跌了8.2%。这主要是受到美元指数走弱预期、美元指数走强导致的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
美国原油库存变化与油价的关系是怎么样啊?
美国库存大小对WTI原油的定价有直接影响,美国的库存过大说明美国炼厂的开工率相对不足,或者美国市场对石油产品的需求较差,过高的原油库存会利空(打压)国际原油价格。相反则利好油价走高。
在我看来,美原油库存对原油的影响力量相对较小,一般是在周四(中国时间)发表美国库存报告的时候才能对WTI原油价格涨跌形成利好、利空影响。世界经济(就业率、汇率、CPI等等)、原油供求(OPEC、俄罗斯、中国需求等等)、地缘政治军事(空袭利比亚、击毙等等)、政治(美国大选等)、其他(日本地震、节能减排等)
石油为什么越来越便宜了
全球经济 重病之后尚未痊愈
在造成此轮国际油价下跌的各种因素中,需求乏力虽然不是最能激发人们想象力的,但的确是很关键的一条。
“油价下跌首先归因于全球石油需求不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撰文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始终未摆脱下行压力,发达国家需求不振,包括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在减速。”
从国际原油的供求关系看,《中国能源报》 副总编辑桂俊松告诉记者,一方面,全球石油需求疲软;另一方面,供应却在增加。“沙特、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大国的原油产量不减,加拿大油砂、以前不产油的东部非洲等也加入进来,特别是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很快,使美国的原油进口量越来越少。未来,还有一个可能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北极油气的开发。”他说。
至于国际油价何时才能停止下跌,刘英认为,首先要看全球经济是否持续向好,需求强劲才能有力拉动油价止跌回升。
沙特成本 不到30美元/桶
作为石油储量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的国家,沙特坚决不减产的态度和做法,在此轮油价下跌中,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他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也取了相同的举动,而欧佩克石油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欧佩克总是在国际油价下跌时减产,这次为何不同?沙特石油部长Ali al-Naimi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他表示,让高效率的产油国减产,而低效率的增产,是不正常的。
更直白地说法是,沙特此举是为了将新兴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淘汰出市场,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
短短半年多,国际油价就从每桶100美元以上跌至不足50美元,而且还没有停下的意思。也许有人会感慨,沙特也是蛮拼的。但专家告诉我们,这远远不是沙特的底线。
“油价下跌对沙特等国经济不会产生严重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文章中说:“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沙特拥有全球约25%的石油储备,并掌握全球石油闲置产能的85%,其产油成本低于每桶30美元。因此,沙特完全能够接受更低的油价。”
美元走强 加剧油价下行压力
由于石油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因此,油价和美元之间通常呈负相关关系。在此轮油价下跌中,美元走强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助推因素。
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而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速放缓甚至陷入停滞,美元对多种货币大幅升值,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随之走低。不仅如此,包括煤炭等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应声下跌。
有分析指出,美元走势强劲,让欧元、日元和其他货币持有者购买原油成本上升,进而抑制了原油需求,也给原油价格带来更大压力。
英国《金融时报》 预计,美元将在2015年继续走强。一方面,领导的自民党赢得了日本大选,获得下议院多数席位,围绕日元贬值的安倍经济学能够更好地推进和实施;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加之希腊政局不稳等因素,让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取量化宽松政策,而美国则在2014年11月正式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014年11月,美元指数走强至89,同比增长6%,油价与美元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也导致了石油价格回落。”刘英也认为,如果美元继续走强,油价会继续回落。
全球经济 重病之后尚未痊愈
在造成此轮国际油价下跌的各种因素中,需求乏力虽然不是最能激发人们想象力的,但的确是很关键的一条。
“油价下跌首先归因于全球石油需求不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撰文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始终未摆脱下行压力,发达国家需求不振,包括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在减速。”
从国际原油的供求关系看,《中国能源报》 副总编辑桂俊松告诉记者,一方面,全球石油需求疲软;另一方面,供应却在增加。“沙特、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大国的原油产量不减,加拿大油砂、以前不产油的东部非洲等也加入进来,特别是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很快,使美国的原油进口量越来越少。未来,还有一个可能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北极油气的开发。”他说。
至于国际油价何时才能停止下跌,刘英认为,首先要看全球经济是否持续向好,需求强劲才能有力拉动油价止跌回升。
沙特成本 不到30美元/桶
作为石油储量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的国家,沙特坚决不减产的态度和做法,在此轮油价下跌中,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他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也取了相同的举动,而欧佩克石油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欧佩克总是在国际油价下跌时减产,这次为何不同?沙特石油部长Ali al-Naimi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他表示,让高效率的产油国减产,而低效率的增产,是不正常的。
更直白地说法是,沙特此举是为了将新兴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淘汰出市场,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
短短半年多,国际油价就从每桶100美元以上跌至不足50美元,而且还没有停下的意思。也许有人会感慨,沙特也是蛮拼的。但专家告诉我们,这远远不是沙特的底线。
“油价下跌对沙特等国经济不会产生严重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文章中说:“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沙特拥有全球约25%的石油储备,并掌握全球石油闲置产能的85%,其产油成本低于每桶30美元。因此,沙特完全能够接受更低的油价。”
美元走强 加剧油价下行压力
由于石油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因此,油价和美元之间通常呈负相关关系。在此轮油价下跌中,美元走强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助推因素。
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而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速放缓甚至陷入停滞,美元对多种货币大幅升值,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随之走低。不仅如此,包括煤炭等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应声下跌。
有分析指出,美元走势强劲,让欧元、日元和其他货币持有者购买原油成本上升,进而抑制了原油需求,也给原油价格带来更大压力。
英国《金融时报》 预计,美元将在2015年继续走强。一方面,领导的自民党赢得了日本大选,获得下议院多数席位,围绕日元贬值的安倍经济学能够更好地推进和实施;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加之希腊政局不稳等因素,让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取量化宽松政策,而美国则在2014年11月正式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014年11月,美元指数走强至89,同比增长6%,油价与美元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也导致了石油价格回落。”刘英也认为,如果美元继续走强,油价会继续回落。
全球经济 重病之后尚未痊愈
在造成此轮国际油价下跌的各种因素中,需求乏力虽然不是最能激发人们想象力的,但的确是很关键的一条。
“油价下跌首先归因于全球石油需求不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撰文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始终未摆脱下行压力,发达国家需求不振,包括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在减速。”
从国际原油的供求关系看,《中国能源报》 副总编辑桂俊松告诉记者,一方面,全球石油需求疲软;另一方面,供应却在增加。“沙特、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大国的原油产量不减,加拿大油砂、以前不产油的东部非洲等也加入进来,特别是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很快,使美国的原油进口量越来越少。未来,还有一个可能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北极油气的开发。”他说。
至于国际油价何时才能停止下跌,刘英认为,首先要看全球经济是否持续向好,需求强劲才能有力拉动油价止跌回升。
沙特成本 不到30美元/桶
作为石油储量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的国家,沙特坚决不减产的态度和做法,在此轮油价下跌中,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他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也取了相同的举动,而欧佩克石油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欧佩克总是在国际油价下跌时减产,这次为何不同?沙特石油部长Ali al-Naimi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他表示,让高效率的产油国减产,而低效率的增产,是不正常的。
更直白地说法是,沙特此举是为了将新兴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淘汰出市场,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
短短半年多,国际油价就从每桶100美元以上跌至不足50美元,而且还没有停下的意思。也许有人会感慨,沙特也是蛮拼的。但专家告诉我们,这远远不是沙特的底线。
“油价下跌对沙特等国经济不会产生严重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文章中说:“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沙特拥有全球约25%的石油储备,并掌握全球石油闲置产能的85%,其产油成本低于每桶30美元。因此,沙特完全能够接受更低的油价。”
美元走强 加剧油价下行压力
由于石油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因此,油价和美元之间通常呈负相关关系。在此轮油价下跌中,美元走强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助推因素。
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而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速放缓甚至陷入停滞,美元对多种货币大幅升值,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随之走低。不仅如此,包括煤炭等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应声下跌。
有分析指出,美元走势强劲,让欧元、日元和其他货币持有者购买原油成本上升,进而抑制了原油需求,也给原油价格带来更大压力。
英国《金融时报》 预计,美元将在2015年继续走强。一方面,领导的自民党赢得了日本大选,获得下议院多数席位,围绕日元贬值的安倍经济学能够更好地推进和实施;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加之希腊政局不稳等因素,让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取量化宽松政策,而美国则在2014年11月正式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014年11月,美元指数走强至89,同比增长6%,油价与美元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也导致了石油价格回落。”刘英也认为,如果美元继续走强,油价会继续回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