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油价调整-油价929598
1.委内瑞拉的经济现状分析
2.中国通货膨胀
委内瑞拉的经济现状分析
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的经济政策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70年代末,委内瑞拉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在拉美国家也是名列前茅的。60年代中期,委内瑞拉先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拉美3个经济大国,实现了人均GDP超1000美元。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一个不小的成就,标志着该国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与其他拉美国家所不同的是,委内瑞拉主要凭借开采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来拉动GDP总量和人均GDP的增长。因此,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和所遇到的情况同其他拉美国家有所不同。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的经济情况及其所采取的对策。
一 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的经济情况
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前后的经济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奠定基础阶段(1945~1957年)、消费品进口替代阶段(1958~1973年)和资本品替代进口的高速增长阶段(1974~70年代末)。委内瑞拉的人均GDP是在消费品替代进口阶段达到1000美元的,我们对这一时期其经济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
1.工业。1958年开始,委内瑞拉政府在“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将大量资金投到了制造业领域,推动了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前后的几年中,制造业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7%以上,但是整个制造业发展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上,并主要以食品、烟酒、纺织、服装制造、造纸、橡胶及化学制品等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为主。而钢铁、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则基本没有。此外,由于委内瑞拉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国家推行石油化战略,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因此,如果将石油工业也列入工业的考察范围,则其整个工业发展的水平会有很大的变化。在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其制造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2%,而石油工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则在20%以上,远远高于制造业。[1]
2.农业。在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委内瑞拉农业发展的情况并不能令人满意。尽管在这一时期农业产值年增长率为5.6%,但是占GDP的比重仅为6.4%,远低于拉美其他国家。[2]在委内瑞拉的农业产品结构中,经济作物占了很大的比重,而食物类农产品的比重相对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需求靠进口维系。
3.外贸。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外贸出口额约为40亿美元,并且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然而,委内瑞拉经济严重依赖石油的状况在外贸方面也有具体的体现,单单石油产品的出口额就占了外贸出口总额的93%,其余主要是铁矿石、铝土等矿产品的出口。[3]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委内瑞拉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旧很低,仍然只是一个初级产品出口国。
4.第三产业。这里所指的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商业和服务业等部门。在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前后的几年里,第三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通讯、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其中,通讯与交通运输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由1957年的4%增长到1970年的10%,而同期服务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则由22.5%提高到了30%。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的经济状况与人均1000美元本身所标志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相符合,同其他多数拉美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 时所反映的工业化水平相比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石油在拉动委内瑞拉GDP和人均GDP增长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委内瑞拉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从1926年起石油就替代了传统的农产品,成为了委内瑞拉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到了60年代,委内瑞拉出口严重石油化,石油为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从而使得GDP总量急剧膨胀。这种情况反映在人均GDP水平上,就表现为先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超过1000美元。因此,可以说委内瑞拉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经济发展水平实际上与人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 委内瑞拉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所存在的问题
委内瑞拉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并不是经济发展出现了实质性的飞跃的结果,而仅仅是石油财富的一种经济统计的表现。因此,委内瑞拉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也因为这一矛盾的存在而隐藏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依赖石油资源。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委内瑞拉之所以能够较早的成为拉美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国家,与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分不开的。自从石油成为委内瑞拉的主要出口产品后,委内瑞拉经济就被打上了石油的烙印,整个经济生活都是以石油为轴心而运转。首先是委内瑞拉工业发展对石油美元的依赖。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受资金紧缺的制约,在制定工业发展计划时相对比较慎重,力图寻求一种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以达到节省资金的目的,而委内瑞拉却不存在这方面的后顾之忧。从工业化伊始,委内瑞拉就保持了极高的投资率,1960~1967年间投资率保持在了15.7%~17.7%之间,而这部分投资大多投向了低水平的工业部门,并没有有效的推动整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使得工业发展严重依赖资金投入,忽略了竞争能力和效率的提高,结果反而成为了国民经济的负担。其次是委内瑞拉的农业基础在石油资金的大量涌入下进一步削弱,对农产品的需求大量依赖进口,导致农业不断萎缩。第三,经济受到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制约。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走高时,委内瑞拉获得大量的石油收入,从而政府得以推行庞大的发展计划;而当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时,经济就可能受资金紧张的瓶颈制约,导致发展计划搁浅,甚至使经济发展陷入危机,暴露出经济的脆弱性。
2.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增长有速度但却无效益或效益不高。工业化伊始,委内瑞拉就凭借丰富的石油财富,对经济发展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整个替代消费品进口阶段,委内瑞拉的总投资率在13%~24%之间。[4]较高的投资率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单单工业产值(不包括石油工业)就增长了3倍以上,GDP总量也增长了1倍多。委内瑞拉政府通过高投资换取高增长,但这种增长与发展的概念却相去甚远,委内瑞拉的工业结构在替代进口消费品阶段结束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委内瑞拉政府通过源源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将石油财富由资金转变成了固定资产。但由于其所投入的领域大都是技术层次较低的行业,这些资本投入并没有使财富质量发生实质变化,GDP增长的动因主要还是源自于石油财富的巨量增加。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只是对迅速增加的石油财富一种转移。
3.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农业发展滞后。在替代进口战略的指导下,委内瑞拉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石油工业和一般工业化方面,尽管政府对农业发展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措施,但委内瑞拉的农业发展却明显滞后于整个经济发展,农业基础异常薄弱。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农业总产值占GDP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3%左右,明显低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3个拉美经济大国。[5]在这个阶段,委内瑞拉的土地关系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土地仍然大量集中在地主手中。这迫使众多无地农民涌入城市,引起农业人口流失,造成大片耕地荒芜。另外,虽然委内瑞拉政府对很多农牧产品作出了最低收购价格的限制规定,但与工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仍然日益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发展的速度。因此,委内瑞拉不得不通过大量进口农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
4.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问题突出。委内瑞拉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其收入分配也伴随着GDP总量的剧增日趋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1970年占委内瑞拉人口总数20%的富人拥有国民收入的65%,而占人口总数40%的穷人仅拥有国民收入的8%;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4倍以上。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和国民财富的增加,没有使委内瑞拉国内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人均GDP的增加也只是富人们财富不断扩大的一种表现。广大的农村劳动人口和城市边缘人口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所应表现出来的实际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贫富差距的拉大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大量贫困人口的出现限制了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市场狭小,不利于替代进口工业化的深入;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加上农村土地的过度集中,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1957年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39.3%,而到1973年时这一比重降为20.1%,大量的农村就业人口涌入城市,加快了委内瑞拉的城市化进程,但这种非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负担,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严格来讲,委内瑞拉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只是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人均GDP1000美元也只是委内瑞拉石油财富增加的表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委内瑞拉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均GDP的增长相符合,是委内瑞拉政府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 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政府的政策调整
委内瑞拉人均GDP较早的达到了1000美元,但国民经济结构和工业发展水平却大大落后于拉美主要地区大国。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委内瑞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一)对石油业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1.彻底的实现石油业的国有化。尽管委内瑞拉石油资源丰富,但开采和生产一直都控制在以美国为首的外国资本手中,大量的石油财富被外国资本攫取,严重地妨害了委内瑞拉经济的独立发展。石油财富的急剧膨胀更是加强了委内瑞拉政府加速石油国有化进程的信念。1970年政府从外国石油公司手中夺回石油标价权,1971年颁布了《石油资源保护法》,规定政府对外国石油公司的资金、财产和生产进行监督,限制石油的出口额,将新油田的勘探权归属于委内瑞拉石油公司。1973年起委内瑞拉政府又陆续收回了外国公司控制的石油供应站。1976年1月委内瑞拉政府通过立法(1975年8月《石油国有化法》)和支付赔偿金的方式,把外国公司控制了半个多世纪的石油业完全收归国有,实现了石油业的全面国有化。[6]
2.改革石油业的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对石油业的控制。石油国有化以后,委内瑞拉政府开始改造石油业的管理体制,加强了对石油业的管理。国有委内瑞拉石油总公司负责接管外国石油公司的工作,并在1976年将石油化工协会划归能源和矿业部,1978年又将其改建成委内瑞拉石油总公司的一个分公司石油化工公司,从而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的领导和管理。
3.实行石油低产、稳产和合理高价出售的政策。1970年以后,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不断增长,国际市场上石油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同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是有限的,如果无限制的开采只会导致石油资源的枯竭,而且国际市场的形势决定了这种做法得不偿失。因此,委内瑞拉政府作出了石油低产、稳产的决定,从1971年开始委内瑞拉政府逐年降低石油产量。1976年石油国有化后,政府更是明确规定石油日产量不得超过220万桶。石油产量的下降,必然导致石油收入的减少,为了维持正常的石油收入,委内瑞拉政府坚持石油的合理高价出售,并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内部统一石油价格。
4.扩大石油贸易自主权,实行出口地区多元化。在石油国有化以前,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合同为外国公司所控制。石油国有化之后,委内瑞拉政府采取了种种限制,甚至逐步取消了这些合同,从而限制了外国石油公司的活动,扩大了本国的石油贸易自主权。长期以来,委内瑞拉石油出口的主要对象国是美国,逐渐形成了依赖美国市场的局面。石油国有化之后,委内瑞拉政府开始积极寻找新的出口对象,并减少对美国的石油出口量。1974年以后,对中、南美洲和比勒比地区的石油出口明显增加,而对美国的石油出口则由1974年占委内瑞拉石油出口总量的37.5%下降到1978年的34.4%。[7]
(二)对其他矿业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除石油资源外,委内瑞拉在很多其他矿产资源方面同样具有相当的优势,这些同样是委内瑞拉宝贵的财富。这其中最主要的包括铁矿、铝土、黄金、金刚石和煤等。如同石油开采一样,委内瑞拉的很多铁矿也被外国公司所控制。1975年1月委内瑞拉政府宣布把铁矿收归国有,从而使铁矿开采摆脱了外国资本的控制。委内瑞拉的铁矿石主要以出口为主,很少用于本国的钢铁生产。70年代后期委内瑞拉政府逐渐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减少铁矿石的出口,同时扩建和兴建较大型的钢铁厂,以推动国内钢铁工业的发展。在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的同时,委内瑞拉政府也利用丰富的铝土资源大力发展炼铝工业,于70年代后期先后兴建了委内瑞拉炼铝厂和阿尔卡萨炼铝厂。钢铁工业和炼铝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委内瑞拉的工业体系。
(三)发展工业的政策和措施。
为了改变委内瑞拉工业发展水平与国民财富巨量增加所反映出的巨大反差,加快工业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委内瑞拉政府采取了许多新的工业发展政策。
1.努力推动替代进口发展战略的升级。1974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委内瑞拉的石油收入迅速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了很大的增长,这为政府制定新的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1974年以后委内瑞拉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进入了替代中间产品和资本货进口阶段,委内瑞拉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和电力等部门,希望通过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发展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
2.有重点地扶植和发展国内大型企业,鼓励工业资本的集中。配合替代进口战略,委内瑞拉政府利用财政收入的增加及所举借的大量外债,建立了大批的国有企业。同时,政府还积极扶植国内大型私人企业的发展,鼓励其资本的集中,希望通过实力雄厚、竞争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来带动委内瑞拉的工业化进程。
3.注意发展私人中小企业和内地工业,促进工业布局的合理化。为了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委内瑞拉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同时,还成立了工业发展基金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会、城市发展基金会等金融机构,向私人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另外,还通过调整产品价格向私人企业提供间接贷款和廉价地皮。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私人企业的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替代进口战略的实施必然要求对本国经济采取保护主义的政策,从而为本国经济的发展赢得时间。1970年以后,随着替代进口的深入,政府对产业保护重点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转移到了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及建材等部门。
(四)对农业发展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农业发展尤其是农牧业产品的生产,一直是委内瑞拉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土地资源非常丰富的委内瑞拉仍然有一半的粮食需要进口,这说明其工业化的农业基础并不牢固。因此,委内瑞拉政府在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农业改革措施:继续坚持土地改革,积极建立合理的资本主义土地经营制度代替大庄园制,实现耕者有其田;努力消除大庄园制对委内瑞拉农业发展的阻碍;鼓励农民开垦公有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价格补贴政策。1973年委内瑞拉政府对玉米、高粱、生猪等很多主要农牧产品规定最低限度的收购价格,1976年又对这些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为了保持一些农产品的价格,政府还每年对其进行大量的补贴。委内瑞拉还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完善农田基本建设,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积极推动农业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大批农业技术人才,通过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
(五)对外资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由于有巨额石油财富作保障,委内瑞拉政府对外资采取了限制性利用的态度。针对外资的构成和外资的管理,委内瑞拉采取了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首先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美国一直是委内瑞拉的主要投资国,1968年其投资额占外国投资总额的71.4%。[8]为了改变这种局面,70年代起委内瑞拉加强了同西欧、日本及其他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其次是为了加强对外资的管理,委内瑞拉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了比较严厉的限制措施。1974年成立了外资管理局,负责管理外资和引导投资方向,规定外资企业汇出利润不得超过投资总额的20%。对石油、采矿、电力、保险、国内运输和广告宣传等部门的外资企业先后实行了国有化,并禁止外商对其他很多部门的投资。委内瑞拉将外国直接投资限制在了其重点发展的工业生产领域,希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带动国内工业的发展。
由于委内瑞拉对外资所采取的种种限制,使得外国直接投资趋于减少。为了弥补外国投资减少造成的资金短缺,同时又保持经济的独立性,1970年以后委内瑞拉开始通过大量吸收贷款与举借外债的方式来达到利用外国资金发展经济的效果。
四 小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委内瑞拉人均GDP较早的达到了1000美元,但是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所应表现出的实际水平,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根源在于委内瑞拉丰富的石油资源,对于石油的过分依赖也使得委内瑞拉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因此,委内瑞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尽管有力的推动了国内经济发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的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从而差异也就没有很好的消除,不少问题依然存在,有些甚至日益恶化。
中国通货膨胀
我国通货膨胀现象分析
● 朱鸿粟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理论探讨·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所需的
货币量而引起社会商品和劳务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
上涨的现象。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下,纸币只是一
种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一旦货币供给量超过了
实际需求量,通货膨胀便发生了。按照通货膨胀的成
因,可将其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
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货币型通货膨胀等。但是,
正如弗里德曼所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发生,它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自美国金融危机后,我
国经济变冷,货币需求减少,投放出来的货币一部分
被“冰冻”了起来,人们更愿意持有现金,流动性就从
泛滥转变为紧张。正如2008 年初,我国还在担忧流
动性过剩和抑制通货膨胀的问题, 而2008 年末,许
多流动性忽然消失, 货币政策由从紧变为宽松。根
据央行发布的《2009 年12 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
示,2009 年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 万亿元,
同比多增4.69 万亿元。尽管信贷增长很快,但是大
部分的货币信贷仍然滞留在金融体系和政府的投融
资机构中, 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融资相当困难。而股
市、房地产等资产的价格上涨恰恰印证了流动性滞
留严重的问题, 只有政府和大企业的大项目能够获
得融资,实体经济依然缺乏流动性。从2010 年1 月
2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09 年国内生产
总值335353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
8.7%, 增速比上年回落0.9 个百分点。分季度看,
2009 年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
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
根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介绍,2009 年
12 月CPI 同比上涨了1.9%, 主要是食品上涨了
5.3%,拉动了CPI 上涨1.74 个百分点,第二个重要
因素是居住,包括住房在内的居住。去年12 月居住
支出价格上涨1.5%,拉动CPI 上涨0.21 个百分点,
这两项加在一起就是1.95。而12 月份PPI 同比上
涨1.7%,主要原因一个是采掘工业品,包括煤、铁矿
石、其它有色金属矿等,同比上涨17.6%,对1.7 的
PPI 上涨贡献了0.9 个百分点。二是原料,钢材、水
泥、十大有色产品,当月上涨了3.6%,对PPI 的贡献
是0.7,加在一起是1.6 个百分点,已经接近总的上
涨1.7 了。上半年7.37 万亿、全年9.59 万亿的信贷
有力地支撑了实体经济的反弹,但也带来了楼市的
虚高,这无疑会引起人们对未来发生严重通胀通货
膨胀的担忧。
此外,次贷危机后国际资本市场的调整有可能
使中国面对更多的热钱冲击和资产泡沫化风险。为
[作者简介]朱鸿粟(1989-),女,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供给;货币政策
[摘要]自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形成以来,通货膨胀一直是各国经济发
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矛盾,美国错误判断全球化
形势,过快扩张信用,造成全球供需失衡,物价上涨,通货膨胀。2007 年华尔
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我国也无法独
善其身。在国内一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所上升,中央将维
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61(2010)07-0139-03
139
江苏商论2010.7
防止因实体经济流动性滞存引起的资产泡沫转化为
银行体系风险,应主要在信贷结构上做文章,创新金
融机制,激活实体经济。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可贷
资金大大增加,银行贷款能力大为提升,而且也能提
高银行的积极性。但机制陈旧,管道不足,使信贷资
金供应与信贷资金需求之间错位, 这也客观上加重
了流动性滞存,加剧了货币状态的黏性,从而出现了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的奇观:实体经济领域资金
紧张,而虚拟经济领域资金充裕;商品价格负增长,
而资产价格快速上涨。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目前, 发生在我国的通货膨胀是一种混合型的
通货膨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长期因素,又有
短期因素;既有国内原因,又有国际影响,主要可以
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释:
1、我国的通货膨胀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货币
现象。我国的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给量过多引起的,
但并非过多的货币同时以同等的幅度流向社会的各
个部门,而是先流向强势部门,由这些部门的投资和
消费拉动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 从而引起关联行业
的产品价格上涨,收入增加,相应地其投资和消费增
加, 再推动这些行业或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产品的价
格上涨。最后,价格上涨的效应由最初的几个强势部
门延伸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当最弱势的经
济部门、产业和终端产品,如农产品、食品及日用消
费品,它们的商品和价格上涨的时候,全面的通货膨
胀也就显现了。目前,西南五省区旱情的继续蔓延引
发粮价局部上涨现象, 粮价不稳会带来新的通胀压
力。
2、投资增长过快。我国经济多年来保持着较高
的增长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
过快的投资又会促使经济过热, 形成通货膨胀的压
力。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
目标, 我国实施了4 万亿投资计划和一系列区域振
兴规划, 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大量的投资需
求, 较高的储蓄率和较低的利率造成投资的信贷冲
动, 大量的信贷投放使投资项目低成本扩张。投资
创造需求,一方面刺激信贷扩张,增加流通中的货币
量;一方面引发投资品、基础原材料和生产资料价格
的上涨,最终形成投资对通货膨胀的拉动。
3、我国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近年来,以我国为
代表的亚洲国家和一些新兴国家实行的是出口导向
的增长模式, 为了扶植出口行业, 促进本国经济增
长,实行赶超战略,他们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相对固
定的汇率制度,或者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我国贸
易顺差持续扩大,并保持着较高的年增长率,增大
人民币升值压力,使得热钱大量涌入,加上我国实
现结售汇制,并以稳定汇率为目标,使得中央银行
不得不被动大量收购外汇,大量的外汇储备形成了
大量的人民币占款, 进而增加央行基础货币的投
放,由于货币的乘数作用,造成市场流动性增加甚
至过剩。从而对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上涨形成较大
助推作用。
4、国际能源价格上涨。我国是重要的石油消费
国和进口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较大,目前已达
到51.3%(国家能源局2010 年1 月公布的数据),且
还有着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伴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
减弱,国际原油、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重新
进入上升通道, 我国又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
力。进口油价的上涨必然会增加原油、成品油的使
用成本,带动煤炭、天然气等价格上涨,并导致其下
游化工产品成本的上升,增加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压力。在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幅较大的情况
下,这种原材料、燃料价格的上涨更容易推动整个
价格水平的上升。
5、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影响。当前,世界
经济体系特别是国际货币体系结构失衡。一方面,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已
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在这轮全球经济增
长中,我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和新兴国家起了主要
推动作用,从2000 年到2007 年亚洲经济平均增长
8%, 世界其他地区才增长3%, 前者是后者的2.7
倍。但是,世界经济体系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变化,潜
藏着矛盾。另一方面,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结算货
币, 它在储备货币中所占的比重与其国力严重不
符,发达国家币值(如英镑、欧元、日元)存在高估的
现象。而美国政府利用国际货币体系的矛盾和亚洲
国家、新兴国家的经济结构没有调整好之前的空
挡,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利息,扩大信用,
使房价的泡沫越吹越大,而房产增值的财富效应又
进一步推动了消费,从而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但在
这一过程中,美国通过发行美元,增加美元供给来
刺激经济增长,最终暴露了物价问题,还引发了华
尔街金融危机。作为世界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美
元的影响自然波及到了全球经济,更不用说是我国
了。
6、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一方面,次贷危机发
生后,大量投资于美国市场的资金为了避险和寻求
更高的收益而转向其他市场,中国无疑是较好的选
择之一。面对大量的国际资本,甚至是投机的“热
·理论探讨·
140
江苏商论2010.7
钱”的流入,中央银行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不
得不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从而导致“银根的放松”。
另一方面, 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元贬值将进一步推动
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 造成生产成本普
遍上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并最终带动居民
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进一步恶化通货膨胀。
三、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建议
由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因而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也应从不同的方面着手。
1、货币政策。由于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那
么实施货币政策是遏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之一。
央行通过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利率和再贴现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
信贷总量适度增长,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相对均衡投放。例如,2007 年12
月中央将防止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转化, 防止物价由
结构上涨转化为全面上涨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而2008 年7 月, 却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008 年9 月,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
响,我国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方向性的转变,11 月国家
明确提出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
币供给和放松信贷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和投资。从
2008 年9 月至年底,已连续4 次降低存款基准利率,
一年期存款利率降至2. 25%; 连续5 次降低贷款基
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降至5. 31%;连续4 次降低
存款准备金率, 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降至15. 5%。
2、遏制盲目投资。首先,要对一些行业和地区的
盲目投资行为采取经济的、法律的乃至行政的手段
加以限制,避免重复建设,杜绝高能耗、高污染等项
目的上马,减少投资领域的浪费,优化投资结构,使
投资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符合新经济发展的产业导
向;其次,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 人民银行要按照国
家产业政策要求加强“窗口”指导,控制流动性; 商
业银行要增强风险意识, 强化信贷审核, 保持适度
均衡的信贷供给;最后,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
业制定限制性政策,实行关停并转,使资金流向关乎
国计民生、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兴产业。
3、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一方面,优化出口产品
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品向创新型、科
技型转变,2007 年7 月1 日开始政府实行了新的出
口退税政策, 553 项“高能源、高污染、资源性”产品
的出口退税被取消, 2 268 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
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进一步降低。主要的目的是为
了进一步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 减少外汇储备,
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投放货币过多的压
力, 从而控制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同时,减少出口
产品对能源、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消耗,释放
通胀压力; 另一方面,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适
当扩大对国内紧缺农产品、资源类产品和高新技术
产品的进口, 加强与他们的合作, 采取鼓励进口措
施, 如适当降低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 清理进口非
关税壁垒, 扩大对重要原材料、先进技术和设备等
的进口。
4、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
是一种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
外延型、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推动经济发展
的同时带来了资源和原材料的极大的浪费。我国是
能源、资源性产品的消费大国,能源利用率极低,只
有33%左右,单位GDP 能耗“十一五”以来虽有降
低,但仍处在较高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
济结构,实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向集约型、
内涵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使经济结构
发生积极变化,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发展要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有数量型向质量型
转变,使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5、优化能源结构。(1)增加石油自给能力,逐步
摆脱对进口的依赖。原油需求对外依存度的提高,给
我国石油安全带来很大压力。我国应该从战略的高
度,采取降低石油对进口依赖的一整套措施,如建立
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改革国内油价体系、提高
石油利用效率,正确地引导消费,打破国内石油市
场存在的垄断。(2)是发展石油替代品,形成多元化
的呈低碳的能源层次格局,大幅提升新能源、可再
生能源等二次能源的使用比例。
6、外汇政策。提高汇率的灵活性,人民币兑美
元汇率波动区间的日波动幅度可以逐渐放宽到上
下0. 8%到1%的范围, 这样将加大投机资金的风
险,使投机动力减少。另外,外汇储备持有主体可向
多元化方向发展,将原先集中由央行持有并形成官
方外汇储备的格局,转变为货币当局形成“官方外汇
储备”、其他政府机构形成“其他官方外汇资产”、企
业和居民形成“非官方外汇资产”共同持有的格局。
通过限定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有
效地隔断外汇资产过快增长对我国货币供应的单
方面压力。
7、控制热钱流入与货币的过量投放。首先,要
改变人民币现行汇率升值策略, 打消投资者的人民
币单边升值预期,同时要掌握热钱进入渠道,有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