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油价格飙升15%-全美油价补贴政策调整
1.国际金融方面的论文
2.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目录
3.美国农业排世界第几?
国际金融方面的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启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尽快地走出经济衰退,世界各国积极地采取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重新认识到实体经济的作用和本国经济发展的缺陷,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政策的着力点以扶植新兴产业为主。
一、美国: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
上个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得益于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应用。新能源技术与电子、信息等新兴技术同时开始萌芽,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新能源技术应用成本较高,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不具备经济性。新能源技术在上个世纪并没有得到广泛地应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必须寻找一个新的产业作为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新能源产业成为美国的首选。
为了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2009年2月15日,签署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新能源为重点发展产业,主要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捕获和碳储存、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其要点是在3年内让美国再生能源产量倍增,足以供应全美600万户用电,这是过去计划在30年内才能达到的目标。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将引起电力、IT、建筑业、汽车业、新材料行业、通讯行业等多个产业的重大变革和深度裂变,并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直接拉动表现为多个方面:一是拉动新能源上游产业如风机制造,光伏组件,多晶硅深加工等一系列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的发展;二是促进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一系列输送与用能产品的开发和发展;三是促进节能建筑和带有光伏发电建筑的发展。这不仅填补美国实体经济的空缺,使美国由消费社会转变为生产、消费并重的社会,而且可增加国内就业,降低污染排放物。尽管新能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从目前来看,新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成本仍然过高,发展新能源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为此,美国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采取了措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一)在国际上,对减排温室气体的态度由消极转为积极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的市场空间。在新能源产业尚不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条件下,要想把它作为带头产业,唯一的办法是制定更加严格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保护规则,提高化石能源的外部成本。美国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之前,以影响经济发展为由,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然而,上台后,一改过去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在新能源、环保政策方面较为高调。表示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以减少5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他还承诺要通过新的立法,使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50年之前比1990年减少80%,并拿抵税额度来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
现在正在考虑《京都议定书》的第二个协议,发达国家一个主要目标是要求把中国和印度等大国加进去,因为只有世界各国尤其是能源消费大国参与,新能源产业才能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才能凸显美国新能源技术优势,否则有可能由于能源成本的上升使美国的制造业竞争能力进一步下降。积极推进温室气体排放,也为美国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创造国际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让美国从经济、外交、环境受益,而且能创造新的出口产业。
(二)在国内,从提高能效入手为能源产业创造市场
2009年3月26日,美国能源部推出总额为32亿美元的“节能和环保专项拨款计划”,内容是由联邦政府资助各州、市、县、托管地和原住民居住地区等实施节能和环保计划。该计划的资金分为两部分,其中27亿美元是通过“固定拨款”直接拨付给有关单位,而其余部分则通过竞标方式授予中标单位。“固定拨款”的对象大致分为3类:一是约19亿美元直接分配给县市政府;二是约7.7亿美元分配给州政府、托管地和哥伦比亚特区;三是约5400万美元分配给印地安人原住民居住地。上述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节能改造”经费,如交通运输节能和建筑节能项目经费、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经费等。
政府计划在未来10年,通过投入1500亿美元进行新能源开发,创造500万个新工作岗位;对电网改造投入110亿美元;对先进电池技术投入20亿美元;对住房的季节适应性改造投入50亿美元;到2015年新增100万辆油电混合动力车,并用3亿美元支持各州县采购混合动力车;保证美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到2012年占美国发电总量的10%,到2025年占25%。
在运用高科技手段发展节能产业的过程中,还打算启动一项每年对100万个低收入家庭实行能源增效的计划,该计划通过对居民住房采取增加绝缘材料的方法,以增强这些住房越冬御寒的性能。与此同时,他还在考虑对那些改造低效建筑、购买高效家电的家庭提供奖励,以刺激节能产业的发展。
二、日本:继续加强节能和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
日本经济由于上个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和大量制造业企业向海外转移的影响长期处于低迷之中。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政府吸取以前应对危机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不以增加短期需求为目标的指导原则,力求以“结构改革促经济发展”的方式,取代“通过扩大政府支持刺激经济成长”的方法。继续提出了普及、开发节能技术,加大研究清洁能源力度的目标,并给予了相当大的预算支持,进一步体现了通过解决危机促进能源结构转型、继续保持日本在节能方面优势地位的战略目标。
近期,日本一直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有关部门初步拟定了旨在占领世界领先地位、适应21世纪世界技术创新要求的四大战略性产业领域:一是环保能源领域,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复合型汽车(电力、内燃两用)等新一代汽车产业,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资源再利用与废弃物处理、环保机械等环保产业;二是信息家电、宽带网、IT领域,包括与因特网相关联的数字家电(如新一代液晶显示电视等)、各种高性能的服务终端与半导体、新一代软件等电子信息产业;三是医疗、健康、生物技术领域,包括再生医疗(人体部分器官组织的再生)、新型药物等先进医疗产业,健康、美容的食品产业,生命基因信息解析等IT生物产业;四是纳米技术、纳米材料产业,主要为上述其他重点产业领域提供广泛的实际应用。
日本95%的能源供应依赖进口,近年来油价不断上涨,重重压力迫使日本极力寻求开发新能源。2004年6月,日本通产省公布了新能源产业化远景构想,计划在2030年以前,要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扶植成商业产值达3万亿日元的基干产业之一,石油占能源总量的比重将由现在的50%降到40%,而新能源将上升到20%;风力、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的市场规模,将从2003年的4500亿日元增长到3万亿日元;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到2010年达到8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意向进一步增加。
2009年3月2日,出台了为期3年的信息技术(IT)紧急计划,目标为官民共同增加投资3万亿日元,新增40—50万个工作岗位,侧重于促进IT技术在医疗、行政等领域的应用。2009年4月9日为配合第四次经济刺激计划推出了新增长策略,发展方向为环保型汽车、电力汽车、低碳排放、医疗与护理、文化旅游业、太阳能发电等。
三、欧盟:以“绿色经济”和“环保型经济”促进经济复苏 与美国新能源产业有相似之处,欧洲重在提高“绿色技术”的水平至全球领先地位。欧洲在今年3月决定,在2013年之前将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2008年11月23日法国总统宣布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荷兰的经济刺激方案中也包含对可持续能源行业的投资和支持。欧洲议会也将欧盟2009年的预算向创新与就业等方面倾斜,其中用于科研和创新方面的预算增长10%以上。欧盟委员会日前公布的新闻公告称,欧盟委员会已于日前制定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主要内容是,欧盟将筹措总金额为1050亿欧元的款项,在2009—2013年的5年时间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并以此作为欧盟产业调整及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点,以便实现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两大目标,为欧盟在环保经济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奠定基础。
欧盟委员会计划将130亿欧元用于“绿色能源”,280亿欧元用于改善水质和提高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水平,另外640亿欧元将用于帮助欧盟成员国推动其他环保产业发展、鼓励相关新产品开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并落实各项相关的环保法律和法规。欧盟新闻发言人表示,在1050亿欧元的这笔投资中,要保证欧盟用5年的时间初步形成“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包括废品回收和垃圾处理)等产业的系统化和集约化结构成型,为欧盟走出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欧盟计划,到2012年12月31日淘汰所有的白炽灯,用绿色环保的节能灯取而代之。德国通过了温室气体减排新法案,使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从现在的14%增加到2020年的20%。
欧盟发展环保经济的做法促进节能型产品的生产制造和以提高能效为目的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例如,目前欧盟要求各成员国在挽救陷入危机中的汽车业时,规定将注入汽车业的资金用于产品的更新换代上。比如,救助汽车业的资金必须用于节能型汽车的研制和生产,必须用于小排量、洁净型或混合燃料汽车或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制和产品生产。同时,政府辅以消费优惠或补贴政策,从而最终起到开发新产品、保持就业稳定,带动消费及扩大市场的总体目标。欧盟内部评估认为,对环保型经济相关的“绿色产业”每投入1欧元,至少会带来10欧元至50欧元的增加值,而这还不包括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和控制温室效应等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四、启示与对策
以美国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为代表的国家正在掀起一场新的技术变革,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条件下,我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加强对现有产业节能的改造。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是治理经济衰退的有效途径。由于经济低迷,民间资本投资意向不强,我国政府应通过制订一系列税收和信贷政策引导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生产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同时,要对进一步加强对节能消费品补贴,促进节能产品的市场开发和生产。
二是新能源发展要坚持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发展模式。新能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对经济的带动主要表现在技术收益上,在大规模产业化方面还不具备市场条件,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因此,我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应立足于技术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方面,把我国拥有巨大的能源市场的优势用于促进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能源产业发展上面。
三是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我国新能源产业和节能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较大的体制障碍。随着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我国在电价形成机制,电力运用与电网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进一步暴露出来,并有可能阻碍新能源产业和节能技术的应用。为此,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以体制变革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进步。
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目录
推荐序 这才是我们要的经济学
引言走出象牙塔 / / 1
政府管制与民营化 / / 13
■ 管制 / / 15
在自由市场,宗教也兴旺(1996) / / 15
解决过度捕捞的最佳方法,就是针对捕鱼量征税(1995) / / 17
国会,请给电信业松绑(1994) / / 19
残疾人法案将如何削弱企业(1992) / / 21
美国不应该插手国内油价(1990) / / 23
不必让所有人都买得起汽车保险(1990) / / 25
事实证明:政府过度干预会扼杀经济增长(1987) / / 27
燃油效率标准:一个过时的观念(1985) / / 29
■ 民营化 / / 32
邮政系统沉疴难治,民营化是唯一的解决良方(1994) / / 32
为什么国营企业应该改为民营企业(1986) / / 34
政府与税收问题 / / 37
■ 政府 / / 39
要遏制腐败,得先精简政府(1995) / / 39
是缩减政府规模的时候了(1995) / / 41
以不当的研究为依据,只会制定出不当的政策(1995) / / 43
别管国会,真正的改革行动在各个州(1995) / / 45
要根除贪腐,就得精简政府(1994) / / 47
政府的支出规模实在不容易控制(1993) / / 49
改革国会:为什么限制任期不能解决问题(1990) / / 51
联邦工资改革的唯一标准:民间工资水平(1989) / / 53
正确看待平衡财政预算的政策(1987) / / 56
与流行观点相反,经济繁荣的确福泽底层(1988) / / 58
实行短期补救措施,未来可能会有麻烦(1986) / / 60
■ 税收 / / 63
实行更扁平的税制就可以留住球队(1996) / / 63
警告:调高香烟税不会增加税收反而会带来不少副作用(1994) / / 65
税收在起作用,只是在起反作用(1990) / / 67
■ 企业 / / 70
不该强迫企业增加支出来解决紧迫的社会问题(1988) / / 70
慈善成本加大,没有必要为之感到寝食不安(1986) / / 72
应该调高的是酒的税率,而不是饮酒年龄限制(1985) / / 74
■ 法院 / / 77
最高法院的提名审查不应局限于法学修养(1991) / / 77
法官终身制的理念已经过时了(1990) / / 79
法院不应该成为解雇行为的裁判(1989) / / 81
利益集团和政治决策 / / 85
■ 利益集团 / / 87
无家可归的游民“危机”被过分渲染(1994) / / 87
削减养老开支(1994) / / 89
新总统上任,政策不会改变(1993) / / 91
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污染问题只是幌子(1993) / / 93
农业补贴等平权行动的效果如何(1992) / / 95
道路破损及警力不足等问题备受冷落,原因何在(1988) / / 98
■ 产业政策 / / 101
给克林顿的备忘:日本的强大,并非源于产业政策(1993) / / 101
美国企业仍具国际竞争力,政府不必过度干预(1993) / / 103
产业政策的迷思(1992) / / 105
不制定产业政策,就是最好的产业政策(1985) / / 108
■ 军费问题 / / 110
让义务兵役制回归历史的故纸堆(1991) / / 110
国防开支没有阻碍美国经济的正常发展(1991) / / 112
为什么义务兵役制只会对军队造成危害(1991) / / 114
股市与衰退 / / 117
你认为日本股市受到操控了吗(1990) / / 118
股价涨跌通常和市场心理有关(1989) / / 120
为什么不可能出现萧条(1987) / / 122
下一次的经济衰退究竟会有多严重(1989) / / 124
国际贸易与国际协议 / / 127
■ 国际贸易 / / 129
放弃货币联盟——加强欧洲各国货币的竞争(1995) / / 129
竞争是独联体国家的必由之路(1992) / / 131
用美元汇率贬值来解决贸易赤字(1988) / / 133
所谓的“公平”贸易,就是为国内厂商谋利(1987) / / 135
对于中国台湾和韩国,应该赞扬,而不是惩罚(1987) / / 137
■ 小国问题 / / 140
国际贸易的扩张推动了小国经济的蓬勃发展(1994) / / 140
民族独立声浪高涨,但全球市场正走向整合(1991) / / 142
小国也能发展得不错(1990) / / 144
■ 环境问题 / / 147
以市场经济制度来解决人口增长的难题(1994) / / 147
处理全球变暖的问题需要冷静的头脑(1992) / / 149
世界末日的种种预言总是不攻自破(1996) / / 151
反垄断与卡特尔 / / 155
棒球联盟:如何制定合适的政策(1994) / / 156
问题不在于CEO的薪酬,而在于把他们撵走(1992) / / 158
如果高校实行价格垄断,就该启用反垄断法(1989) / / 160
是时候废除那些过时的劳动法了(1988) / / 162
反垄断唯一合理的针对对象:串谋(1987) / / 164
全美大学体育协会——披着羊皮的卡特尔(1987) / / 166
低油价依然是一件好事(1986) / / 168
大学生运动员理应得到应得的工资(1992) / / 170
管理者为什么会在乎股东的利益(1985) / / 173
人力资本与学校教育 / / 175
■ 人力资本投资 / / 176
收入差距未必是坏事(1995) / / 176
第三世界要提高经济实力,更应关注基础教育(1994) / / 178
克林顿的助学贷款计划应该得“不及格”(1993) / / 180
有关人力资本的辩论:布什胜出(1992) / / 182
高中辍学者,应该接受完整的职业训练(1989) / / 184
为什么美国不能像亚洲国家那样重视教育(1988) / / 186
为什么候选人在大学成本问题上不得要领呢(1988) / / 188
用免税债券来解决学费问题是错误的(1988) / / 190
上大学难道不是一项明智的投资吗(1986) / / 193
■ 教育券与学校之间的竞争 / / 195
教育经费改革:不要放弃教育券(1993) / / 195
教育券:一张摆脱贫困区的通行证(1992) / / 197
公共资金用于宗教学校,无可厚非(1991) / / 199
竞争是学校教育健康发展的良药(1989) / / 201
让所有家长在择校问题上有话语权(1986) / / 203
劳动力市场和移民问题 / / 207
■ 劳动力市场 / / 209
道理很简单:提高最低工资,会减少就业(1995) / / 209
欧洲社会福利制度的惨痛经验,美国应引以为戒(1993) / / 211
让家庭购买医疗健康保险(1993) / / 213
长期失业者需要得到长期救助(1991) / / 215
员工持股制度不能做到一劳永逸(1989) / / 217
劳动力市场也应该推动自由化政策(1986) / / 220
■ 移民问题 / / 223
加利福尼亚187法案不错,但联邦移民法应该修改(1995) / / 223
非法移民潮:如何扭转(1993) / / 225
是野蛮人登门,还是经济的福音(1991) / / 227
为技术新移民大开方便之门(1990) / / 229
香港顶尖人才:为我所用(1988) / / 231
为什么不让移民为快速入境付款(1987) / / 233
真正的移民改革错过了一次良机(1986) / / 235
家庭问题 / / 239
■ 家庭行为 / / 241
为什么人们应该减少对政府补助的依赖(1995) / / 241
让逃避责任的父亲承担起子女抚养义务(1994) / / 243
挑错“无过错离婚”(1992) / / 245
孩子的幸福应该是改革福利制度的出发点(1992) / / 247
儿童抚养理当加大投入,但要理性为之(1989) / / 250
通过婚姻契约来降低离婚率(1985) / / 252
■ 老年问题 / / 255
如何保证社会保障的未来(1993) / / 255
老年劳动力就业困难,原因何在(1990) / / 257
只有贫困老人才有资格领取社会保障金(1989) / / 259
破坏老年人就业市场的罪魁祸首(1986) / / 261
歧视问题 / / 265
■ 对黑人的歧视 / / 266
平权行动计划应该取消(1995) / / 266
证据对银行不利,但并不能证明银行有歧视(1993) / / 268
改善生产率是最佳的平权行动计划(1987) / / 270
南非在黑人经济斗争中的重要角色(1986) / / 272
美国黑人终究会有更多的机会实现“美国梦”(1986) / / 274
■ 女性问题 / / 277
家务劳动:应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1995) / / 277
市场供求法则能真正保障职业女性的权益(1991) / / 279
市场如何对女性实行平权行动(1985) / / 281
犯罪和上瘾问题 / / 285
■ 犯罪问题 / / 287
加重惩罚,是震慑持枪犯罪者的最佳方法(1994) / / 287
政府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才能打击犯罪(1993) / / 289
根据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来惩罚企业犯罪(1989) / / 291
根据实际情况惩罚白领犯罪(1985) / / 294
打击犯罪的经济分析(1985) / / 296
■ 上瘾问题 / / 299
经营应该合法化,但目的不在于增加政府收入(1993) / / 299
提高“道德”税,是对穷人的无耻盘剥(1989) / / 301
越来越多的人同意毒品合法化(1988) / / 303
应该让毒品合法化吗(1987) / / 306
资本主义及其他经济制度 / / 309
■ 资本主义 / / 310
民主是资本主义繁荣的最佳土壤(1991) / / 310
亚当·斯密眼中的世界奇迹(1992) / / 311
■ 经济制度 / / 314
阿根廷转轨,受到世界欢迎(1993) / / 314
过多的政府干预会对第三世界国家造成伤害(1988) / / 316
■ 转轨乃大势所趋 / / 319
实现转轨的头号法则:行动要快(1995) / / 319
苏联最不需要的东西就是外国援助(1991) / / 321
苏联的最佳选择是彻底转轨(1990) / / 323
作为榜样,瑞典还不够格(1990) / / 325
为什么团结工会必须在经济改革上发挥重要作用(1989) / / 327
经济学家 / / 329
来自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叫醒电话(1992) / / 331
反垄断的先驱者(1991) / / 333
经济学家为什么不可或缺(1987) / / 335
美国农业排世界第几?
可以通过以下具体的实例来说明问题:
初到华盛顿时,外国记者中心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华盛顿并不代表美国,如果没有到过农村,对驻美记者来说就不算是真正了解美国”。日前,在美国农民协会的帮助下,记者到北达科他州河谷市的一家农场,与主人格雷格夫妇同吃同住同劳动,着实体验了一次现代化的美国农村生活。
美国农民住得不比城里人差
北达科他州位于美国北部,与加拿大接壤,农业是最主要的产业,亚麻籽、小麦、大麦、葵花籽等11种农作物产量均名列全美第一,农业产值在全州经济中所占比重高达25%(约为美国平均水平的4倍),农民占该州就业人数的24%(美国的平均比例还不到2%)。河谷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沿途所见都是一望无际的农场和高大的储粮罐,由于正值春季,地里没长庄稼,露出黑黝黝的土地。记者按着行车路线图的指引,循着109大道的标牌,在当地农民指点下,终于来到了格雷格家。与想象的不同,格雷格的“家”并不是农家小院,而是一栋普通的两层民居,看上去跟美国城镇里的大多数私人住宅没有任何区别。
美国家庭都很注重厨房和餐厅的装饰,格雷格家也不例外。厨具整齐地摆放在壁橱里,操作台整洁而明亮,冰箱、洗碗机、电磁炉、烤箱、微波炉等一应俱全。最让人感兴趣的是电动垃圾处理器,这台机器能将大量的生活垃圾压缩处理。格雷格家的餐厅宽敞明亮,可以看到外面的树林和田园,突然有几十只鹿闯入记者的视线,它们成群结队嬉戏跳跃。格雷格说:“那是野生鹿群,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格雷格家每个房间都挂着具有浓郁田园色彩的装饰画。格雷格的办公室与客厅相连,里面是全套的现代化办公设备,除了打印传真一体机外,还有一台通过卫星连接上网的电脑。
有丹麦血统的格雷格今年47岁,生长在河谷市,比格雷格小3岁的玛茜具有挪威血统。他们的女儿叫莎拉,今年23岁,在该州一个印第安保留地当老师。儿子叫亚当,今年21岁,在河谷市一家建筑公司当木匠。玛茜在河谷市一家公司干了23年会计,公司已经为她全家购买了医疗保险。在美国,购买一般的医疗保险,每月需要支付800到1000美元,这对农民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钱,光靠农场的收入难以支撑,这算是“一家两制”的好处。平时家里的农活都由格雷格承担,休假时玛茜就帮着丈夫干一些农活。玛茜的父母就住在附近,也经营着自己的农场,都还没有退休。跟美国城市家庭成员之间少有走动不同,格雷格全家虽然都已经分开过日子,但仍走动频繁、互相照应。
1人耕种3000英亩土地
格雷格夫妇的农场和牧场,加在一起大约有3000英亩(1英亩约合6市亩),农场的主要农作物是大豆、小麦、玉米和荞麦。格雷格夫妇共拥有185头母牛和8头公牛,所有这些牛都是肉牛。牧场上,许多牛在悠闲地“散步”,每头牛的两只耳朵上都戴着一个橘**的塑料卡片。格雷格说:“这是牛的身份证,上面有牛的出生日期、亲属关系及编号等信息,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电脑一览无余。”
格雷格说,他的全部家当包括农场、牧场、房屋、牲畜、农机具等在内,总价值约为120万美元。为了打理这120万美元的家产,他平时忙得不亦乐乎,需要同时扮演许多种角色:农民、经理、会计、机械师、焊工、木匠、兽医、化学家、农艺师、教师(向帮工演示如何当农民)、市场营销师、投资者、餐馆老板(格雷格一家与别人合作在华盛顿开了一家高档餐馆,专门经营北达科他州的本地菜)、电工等等。格雷格根本就没有时间休假。
农场里高科技无处不在
仅占全国人口1.8%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近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01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高达535亿美元。如果离开了高科技,这样的农业奇迹根本就不可能!
格雷格的仓库里堆放的农业机械令人眼花缭乱,早听说美国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高,看来确实名不虚传。联合收割机、四轮驱动拖拉机、风钻机、农用轨道拖车、捆草机、播种机……这些农业机械的总价值大约为22万美元。很多大型农机是格雷格从别的农民手里买来的"二手货",小型农机具则大都是原装货,很多还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格雷格十分珍爱他的"秘密武器"---一台安装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大型拖拉机。这套自动驾驶和卫星定位系统是他今年春天花7500美元买的,可以使拖拉机由电脑控制作业,无需人工操作,而且耕地质量高。在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方面,格雷格算是后来者。实际上,已经有20%的美国农场开始用直升机进行耕作管理,很多美国中等规模的农场和几乎所有大型农场都已经安装了GPS定位系统。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农业机械每个都有特定用途,正是它们把格雷格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格雷格告诉我,美国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农民根据市场信息独立做出生产和销售决策。美国农业的信息化程度已经高于工业,上网、读报已成为美国农民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准确、及时、权威的市场信息,美国农业将无所适从。
补贴、保险保障农民利益在美国,农业是一个受到高度重视和保护的传统行业。与其他行业如工业、服务业相比,农民所交纳的税明显要少,额度相对较低,也没有专门针对农民的税种。除了税收优惠,联邦政府还直接对农业进行补贴。2002年布什政府颁布的新农业法规定,在今后10年里,政府对农业的各种补贴和财政支持达到1900亿美元,平均每年投入190亿美元,正好低于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每年农业补贴不得高于191亿美元的上限。美国农业补贴的集中度很高,90%以上的农业补贴集中在大约20种农作物中的5种:小麦、大豆、玉米、大麦、棉花,这有利于提高大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从表面上看,格雷格似乎很富有,但由于油价飞涨,化肥、农药也越来越贵,高科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等原因,农场的利润实际很小。格雷格每年在农业上投入39万美元,收入约40万美元。格雷格说,之所以还能够赚到1万美元,是因为联邦政府对农业进行补贴。如果联邦政府取消农业补贴,他的农场只能维持一个不赔不赚的局面。对政府的补贴,格雷格并没有记者预想的那样有感激之情,反而有很多不满。他认为,政府把最大的实惠都给了大农场主,中小农场主所得有限。
农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天气、病虫害、化肥和农药价格、油价、市场需求等因素都会影响收成。大部分美国农民都欠了银行一大笔贷款,所以有句话在美国农民中很流行:"在美国务农就像,也许到的几率比种田还大!"格雷格家买了名目繁多的保险,如农业总收入保险(只保总收入的75%)、房屋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事故保险和牲畜保险等。玛茜开玩笑说,记者如果不小心在农场摔倒,保险公司也要承担治疗费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农村保险体系覆盖范围广,保障水平高。据统计,美国目前农作物可保品种已达100余个。在全美200万农户中,有近150万户投保了农业险。
美国农民的两大忧虑
美国农民有没有特别担心的事情呢?格雷格夫妇异口同声地回答"有"。他们最担心两件事情:一是现在的美国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当农民,农村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二是工厂化农业对传统家庭农业的威胁越来越大。
美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本来就很低,但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到城市谋生,农业人口一直在下降。北达科他州农民协会甚至把"增加农业人口"作为头等大事。格雷格说:"老一代农民对农业的感情非常深,如果中了巨额**,我会把钱都捐给慈善机构,然后回到农场继续当我的农民。当农民收入不高,而且农村缺少娱乐,年轻人喜欢追求刺激,所以不愿意留在农村。"格雷格把10头牛的所有权放到儿子名下,每到农忙时节,格雷格就会打电话给儿子,"快回来,这里还有你10头牛呢!"格雷格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城里的儿子继续保持与农场的联系。
农民数量的减少只是当前的一个发展趋势,尚未对农业构成致命威胁,但工厂化农业对传统农业的威胁可以说迫在眉睫。不少媒体认为工厂化农业"是现代农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但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业生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家庭农业的好处再次被专家们提及。世界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约翰·伊克尔德认为,工厂化农业违背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公开提出了反对工厂化农业,尤其是工厂化养猪业的十大理由。《北达科他州农民协会2006政策与行动指南》的序言指出:"我们国家的农业政策必须远离目前的工业化,保护家庭农业,争取扭转家庭农场数量日益减少的局面。"格雷格夫妇提起工厂化养猪,都露出鄙夷的神色,"那哪里是养猪!那分明是虐待猪!成千上万头猪挤在一起,好得了吗?"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工业化几乎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几十年甚至百年以后,还会再有格雷格和玛茜这样的美国农民吗?还会再有他们那样凌乱却不失亲切的美国农场吗?虽然采访结束了,但记者在返回华盛顿的旅途上,一直在思考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