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石化油价-中兴石油油价调整时间表

tamoadmin 2024-08-28

1.谁有 利比亚的相关国家资料,谢谢

2.有百分百就业率的专业吗?

3.为什么沙特总是爱跟俄罗斯过不去

谁有 利比亚的相关国家资料,谢谢

中兴石化油价-中兴石油油价调整时间表

利比亚?

——白种人居住的地方?

--------------------------------------------------------------------------------

利比亚全称"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位于非洲北部, 北临地中海。①利比 亚一词源于希腊语,是"白种人居住的地方"之 意,以区别撒哈拉(黑种人居住的地方)。利 比亚一名非常古老,早 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象形文字就有记载。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 赛》中曾提及,但仅指埃及以西的整个北非或泛指整个非洲大陆。约 在300年,戴克里先皇 帝在昔兰尼加北部建立上利比亚省和下利比亚 省。此名一向被作为的黎波里或柏柏里亚的地 理别名,泛指北非中 部。到1934年,意大利侵占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后,两省合称 为 利比亚殖民地。②此名原是住在埃及尼罗河流域以西的沙漠部落 名称,称来布人(Lebu)或赖 布人(Rebu),后希腊人把所有的北非人, 除埃及人外,统称为利比亚人。现名为闪含语系闪 族语Lehabim的希 腊文形式。③源出希腊文Liba或lips,意为西南风,指利比亚位于希 腊的 西南方,与其隔海相望。古代利比亚的居民基本上是柏伯尔人, 公元前7世纪曾建立努米底 亚王国。公元前1世纪,沦为罗马帝国的 领地。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柏伯尔人。16世纪中叶 ,利比亚被奥斯 曼帝国占领。1912年沦为意大利殖民地。二战期间,英、法分治利比 亚。19 51年12月24日独立,成立 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4月15日 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 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7年3 月2日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ly.mofcom.gov.cn/ddgk/ddgk.html

利比亚经济

2005-10-16 12:47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编译 内容分类:其它

一. 经济概况:

自1969年9月1日革命以来,利比亚为了摆脱殖民主义对其经济的控制,推行了国有化政策。从10年起,先后将外国石油销售网、外国银行、保险公司等收归国有,将意大利人占有的肥沃的田庄全部收回。自11年12月宣布没收美国石油公司起,先后将外国公司的全部或50%的股份收归国有。但由于实行单一国营经济,主要生活用品由国家补贴,所以市场萧条,商业生活几乎停滞。1987年后,利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企业的存在,利经济发展较快,但结构不平衡,粮食不能自给,日用品主要靠进口。利比亚是北非的重要产油国,欧佩克成员国,石油收入是利经济的主要支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占出口收入的95%。石油收入使利比亚成为非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之一。为使国家经济多样化, 利比亚着力发展农业,工业和技术经济等非石油部门。 1992年以来,利因洛克比问题受到国际制裁,其石油生产也随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利经济现在面临一些困难,除有国家补贴的主要生活用品外,其它商品价格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但经济尚能正常运转。19年,利提出新经济政策,进一步放宽了对私有经济的限制。2003年联合国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后,为了发展经济,改善经济结构,摆脱经济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利制定和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增加财政支出, 积极吸引外资,在扩大开发建设石油天然气项目的同时, 也在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其他门类的工业,利比亚进入了对外开放和全面经济改革的新阶段。

利比亚与外国资本建立了一些合资企业,如在公共基础部门。在许多领域建立了一些国家合作项目,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私人资本参加到这些合作中来。

利比亚与大多数欧洲和非洲国家签订有经济贸易合作协议, 并参加了所有的地区性阿拉伯协议。利比亚在双边协议下的对外投资涉及在多种工业部门建立的合资企业,包括养牛,农业生产,非洲地区的矿物开,在马耳他的项目建设,在突尼斯的渔业捕捞, 在欧洲和拉美地区的工业产品生产。

二 . 利比亚主要经济状况介绍:

1. 自然:

① 石油、天然气:利比亚油气储量十分丰富,石油总储量估计有1000亿桶,其中已探明储量404亿桶;天然气储量已探明的就达到1.31万亿立方米,是世界主要产油国和石油输出国之一。

② 矿产:铁(蕴藏量约20-30亿吨)、钾盐、锰、磷酸盐、铜、锡、硫磺、铝土矿、盐等。

③ 水:利比亚拥有丰富的地下水,其南部沙漠地下水已探明总储量达250亿立方米。

④ 海洋:利比亚拥有丰富的海产。经初步探查,海洋主要有:各类白鱼、金枪鱼、沙丁鱼、海绵、珊瑚、海藻等。

⑤ 旅游:利比亚拥有许多历史、社会、人文遗产古迹、沿海沙滩、历史古城、绿洲、沙漠景观,阳光、湖泊和泉水。

2. 工业。自70年代以来利比亚重视发展本国工业,投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大力发展加工及制造工业。其目的是实现替代进口,减少消费品进口,增加重化工业品出口,实现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改变单一依赖石油产品的出口状况。据统计,自10年至19年9月,利已建成工业项目723个,此外,还有83个工业项目正在实施。利比亚除国营工业企业外,目前在工业方面的伙伴企业共有10,250家,涉及到食品、纺织、家具、纸张、化学、金属、建材、海洋捕捞工业等方面。

利比亚工业(不含石油及相关工业)主要包括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建材、五金、木材、饲料、纸制品、钢材、轮胎以及汽车、拖拉机、冰柜、冰箱、电视机组装等。

--石油及相关工业。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也是欧佩克成员国。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1990年底已证实的石油储量达450至500亿桶,天然气储量达12,180亿立方米。利石油具有油质好、油层浅和易开发的特点。

利比亚石油生产始于1959年,此后石油产量迅猛增长。10年达到最高峰,日产原油达到332万桶,年产量达1.73亿吨。1980年日产原油降至183万桶;到1983年欧佩克取限价保护政策,利比亚生产配额为110万桶;1986年配额又调减至94.8万桶;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后石油价格上升,利比亚石油日产量增至150万桶。1992年以来,由于联合国对利制裁,石油设备老化而无法更新,石油生产受到一定影响。1993年日产量是138万桶;1994年日产量是141万桶;1995年日产量是142万桶;1996年日产量是144万桶;19年日产量是139万桶。

欧洲是利比亚石油的主要市场。意大利从利进口大量石油,约占意进口原油的30%。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三国是利比亚石油的最大买主,三国从利进口的石油占利出口石油的四分之三。

利还积极开发和利用天然气。近年来,利天然气产量约150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国内消费,有小部分供出口。

自70年代后期以来,利积极发展石油化工业。现利已拥有非洲最大的拉斯乌努夫石化工业联合企业,生产乙烯、丙烯和聚乙烯等化工产品。此外,利比亚还有7个生产甲醇、氨气、尿素和液化气的工厂及1个液体化学制品厂。利年产尿素60万吨。上述各工厂基本上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产品除少数尿素用于国内消费外,其余均以出口为主。

--钢铁工业。米苏拉塔钢铁联合企业是利唯一的钢厂,位于首

都的黎波里以东约240公里的米苏拉塔市,引进德国、奥地利、日本、瑞典等国成套设备,是利比亚最大的工业企业。该企业第一期工程耗资60亿美元,于1990年投产,设计能力年产钢132.4万吨。1992年产钢93万吨;1993年产钢95.3万吨。第二期工程于1994年开始兴建,设计能力为年产钢45万吨。“米钢”生产的线材和棒材(包括盘条、螺纹钢等)90%供内销,其它品种如轻、中型钢材及冷、热轧钢卷板和平板等板材则绝大部分供出口,主要销往阿拉伯国家和西欧的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3.农业

利比亚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4%。全国土地面积的94%以上为半沙漠和沙漠,可耕地仅占国土的1.5%左右,约37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蔬菜、水果等。利比亚农牧业生产不发达,粮食不能自给。据统计,每年利比亚需粮总量60万吨左右,其本国的粮食生产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利比亚1996年产粮仅为29.7万吨。而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食品。据统计,1996年利比亚进口食品及活牲畜总额达9.3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17.8%;进口食油及饮料等达1.16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2.2%。

利比亚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将其总收入的18%作为农业专款。

利比亚自年8月开始兴建“人工河”工程,这是利最重要、最宏伟的水利工程,耗资25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第一期工程已竣工,第二期工程也于1998年4月竣工,两期工程均由韩国东亚公司总承包。目前,第三期工程正待上马。

利比亚“人工河”实际上是一条深埋在地下7米、直径达4米的水泥输水管道网,总长度约4,040公里。主要目的是将利比亚南部沙漠深处丰富的地下水开发出来,将地下水汇集输送到沿海北部地区,用于灌溉农田,解决工业用水和利比亚沿海城市居民用水。

据利比亚官方估计,到2000年,利比亚每年约需粮食70万吨,水果83.3万吨,蔬菜90万吨,饲料120万吨。“人工河”建设可较大地改善农牧业的现状,增加可耕地和灌溉面积,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

4. 对外贸易:

利比亚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产量80%以上供出口)。主要进口粮食、食品、机械、建材、运输设备、电器、化工和轻工产品以及武器装备。主要贸易对象是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突尼斯和土耳其等。2003年贸易总额206亿美元。近年进出口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01 2002 2003

出口额 120 116 143

进口额 53 74 63

差额 67 42 80

(资料来源:2004年1月经济季评)

2002年主要贸易对象占利外贸比重如下(单位:百分比):

意大利 德国 西班牙 土耳其 瑞士

出口 42.6 14.1 13.6 6.9 4.4

意大利 德国 韩国 土耳其 瑞士

进口 25.6 9.8 6.6 6.6 6.5

(资料来源:2003年世界经济数据)

利比亚投资环境综述

2004-04-10 23:22

利比亚,一个神秘而富有吸引力的国家,它拥有丰富的,蕴藏着蓬勃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商机,在联合国解除对利制裁后,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注目的焦点和投资热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利比亚的投资环境。

一、利比亚自然环境及

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三、投资的内部环境

四、利比亚的投资政策

五、利比亚投资现状

一、利比亚自然环境及

利比亚位于北非中部,面积177万平方公里,人口548万。东接埃及、苏丹,西邻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南界尼日尔、乍得,北濒地中海,与意大利、南联盟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非洲北大门”之称。

利比亚全境90%以上地区为沙漠半沙漠,沿海和东北部地区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其它地区基本上为沙砾覆盖,为向北倾斜的高原和内陆盆地,沙漠中零星分布着一些绿洲,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

利比亚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内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为35℃,冬季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降雨量从北往南由500—600毫米递减到30毫米以下,常有来自南部沙漠地区的沙漠风为害,中部的塞卜哈地区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在这90%为沙漠所覆盖的土地之下,蕴藏着丰富石油、天然气、铁、钾盐、锰、磷酸盐、铜、锡、硅石、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据探测,利比亚原油探明储量404亿桶,估计总储量达1000亿桶;天然气总储量达1.31万立方米;铁矿石储量20—30亿吨;石灰石储量1840万吨;高岭土储量2004万吨。

利比亚不仅有丰富的原油,而且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地下水探明储量达250亿立方米,目前正在实施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项目—利比亚人工河项目通过总长4200公里的管网每日向全国输送620万立方米的生产生活用水。

由于濒临地中海,利比亚海岸线长达2000公里,有丰富的海洋可供开发。经初步探查,利比亚的海洋主要有:各类白鱼、金枪鱼、沙丁鱼、珊瑚和海藻等。

此外,利比亚还拥有众多历史、人文遗产和古迹,独特的民俗风情,地中海风光、沙漠景观等旅游可供开发。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施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改善了与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国际生存空间得到拓展,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1、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利比亚于2003年8月宣布承担“洛克比”空难的民事责任,同英美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向罹难者支付赔偿27亿美元的赔偿金,换取英美同意联合国解除对利的制裁,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02号决议,全面解除对利制裁。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出人意料地宣布全面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武器核查。利比亚在反恐、“洛案”和武器核查等问题上的合作态度以及长期保留美国在利的利益,得到了美英两国的积极回应:英国于1999年利比亚交出两名“洛案”嫌疑犯后便同利比亚恢复了外交关系,经贸关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2003年英国宣布放松和简化利比亚人的入境和居住审批手续,2004年初又呼吁欧盟解除对利的武器禁运,英利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发展速度很快。美国则在2003年初与利比亚秘密接触,利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两国正式开始讨论关系正常化事宜,2004年初,美国国会代表团在卡扎菲上台三十余年后首次访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2月26日,美国正式宣布解除美国公民赴利比亚旅游禁令,并允许美国公司重返利比亚进行商务活动。种种迹象表明,利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已为时不远了。

2、由于地缘的关系,利比亚与欧盟的关系长期以来就十分密切,欧盟国家是利比亚进出口主要的来源国和目的国,即使在联合国对利实施制裁期间,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的制裁后,利欧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西地中海“5+5”对话机制的建立,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互谅,2004年初利法就“尤塔”案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后,影响利欧关系发展的最后障碍被扫除,近日,在利比亚召开的非盟首脑会议期间,欧盟普罗迪邀请利比亚正式加入于1995年成立的“巴塞罗纳机制”,利欧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作为非洲国家,利比亚强调其非洲属性,倡导、组织了非盟、撒—萨联合体、马格里布联盟,积极参与非洲事务,调解争端,加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和非洲其他国家关系,致力于区域政治经济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利比亚在非洲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明显提升。至于同阿盟的关系,利比亚淡化其阿拉伯属性,在众多问题上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的立场相左,要求对阿盟进行改革,因此与部分阿拉伯国家关系疏远甚至紧张。三、投资的内部环境

1、利比亚自卡扎菲领导的“九.一”革命成功以来,利比亚政局一直保持稳定。

2、利比亚经济发展情况

(1)、总体情况

利比亚是单一石油经济国家,严重依赖石油的生产和出口。据统计,石油行业在利比亚GDP所占的权重目前为52.7%,占其出口总额的95%,利比亚国家财政收入80%来自于石油出口。

卡扎菲上台之初,为摆脱殖民主义对利比亚经济的控制,大规模推行国有化政策,将外国石油公司、石油销售网、外国银行、保险公司、外国人占有的农庄土地收归国有。同时,为改变利比亚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利比亚利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之机,将大量石油美元投入经济发展之中,建立了众多国营工矿企业和基础设施,长期实行国营经济体制。据统计,从10年—1998年,利比亚建立的各类国营企业723家。在13年—1985年期间,利比亚执行三个五年发展,共投入700亿美元资金,1986年后,利比亚没有制定新的发展,但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拔款50亿美元用于经济发展之中。

1988年“洛克比”空难发生后,国际社会对利制裁,再加上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下降,使利比亚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据估计,制裁给利比亚造成300多亿美元的损失。

19年后,为改变经济困难境地,利比亚制定并执行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发展多元经济等政策,经过几年的发展,利比亚经济面貌得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持续好转,国家战略项目和基建项目重新启动并得到较快的发展。

据利比亚中央银行发布的统计数字:1999年—2002年期间,利比亚的GDP以19年固定价计算,平均每年增长3%,2002年,利比亚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49.8亿利第(按年固定价计算,为150.7亿利第),约合192.2亿美元,人均GDP4390利第,约合3377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002年达到185.9亿利第(约合143亿美元),2003年6月30日已增至250.8亿利第(约合192.9亿美元),2002年国家外债约为40亿利第(约合31亿美元),当年减债2.21亿利第。

(2)、各行业发展水平

利比亚是石油经济国家,其经济结构极不平衡,粮食不能自给,日用消费品主要依靠进口。其各行业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工业:利比亚的工业以石油、石化工业为主,在王国期间,利比亚的石油生产为美国石油公司控制,卡扎菲上台后,实行石油国有化政策,16年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已占有65%的石油股份。1986年后利美关系恶化,美石油公司撤出利比亚,其他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趁机进入利比亚市场,填补美国石油公司撤离留下的空白。目前利比亚拥有5个炼油厂,日产原油140万桶,大部分出口到欧洲国家。

石化工业是利比亚的新兴工业,现拥有非洲最大的石化企业—纳斯拉努夫石化工业联合企业,生产乙烯、丙烯和聚乙烯等化工产品,此外还有7个石化生产企业,生产甲醇、氨气、尿素、液化气和其他石化产品。

除石油石化工业外,利比亚工业还包括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建材、五金、木材、饲料、造纸、钢铁、轮胎等加工制造企业和汽车、拖拉机、冰箱、电视机等组装企业。其中食品工业在利比亚非石油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产值占加工业产值的34.6%,其次为钢铁、纺织及服装。

从整体发展水平上看,利比亚工业(不含石油及石化企业)除食品、钢铁、建筑、饲料等行业少数企业尚有发展前途、略有盈利外,目前绝大多数工业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些企业已破产倒闭。

农牧业:利比亚农牧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4%,可耕面积约37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和蔬菜。利比亚的农业非常落后,据利官方统计,2002年其主要农产品年产量为:小麦9万吨、大麦20万吨、各种蔬菜120万吨、各种水果66万吨。利比亚牧场面积约850万吨,养殖的牲畜主要为羊、牛、骆驼,其中羊1038万只、牛107万头、骆驼23万峰。利比亚近50%的粮食和畜产品依赖进口。

利比亚核心领导层高度重视农牧业的发展,每年都要到国营农牧场视察指导农牧业生产,利每年从其财政收入中拔专款用于农牧业生产。据统计,从10年—1991年共拔款164亿美元,平均每年达17亿美元。

渔业与水产养殖: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利比亚尚未对其海洋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据了解,目前在利近海进行海产捕捞作业的均为外国捕捞公司,仅限于捕捞金枪鱼,公司数量有限。水产养殖方面也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尚未进入到实际运作阶段。

旅游业:利比亚拥有丰富的旅游,多年来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近几年,利比亚***认识到国家不能对石油收入过分依赖,提出发展多元经济的构想,旅游业是其首选的领域。2003年以来,利比亚对旅游业的开发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对外贸易:世界原油价格波动对利比亚的对外贸易影响巨大。近十年来,受原油价格的影响,其进出口贸易额大起大落,呈锯齿状态势。2000年以来,随着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利比亚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据利比亚中央银行最新统计显示,2002年利比亚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7.63亿利第,约合121.25亿美元,其中出口110.77亿利第,进口55.85亿利第,同1993年相比增长了276.3%,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三年,年均增速达90%。统计还显示,在1993年—2002年十年中,利比亚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贸易顺差。

根据利比亚中央银行的统计,利比亚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油和石化产品,占95%以上,其他工农牧业产品出口总量不足5%。进口商品中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所占比重最大,其次分别为各类工业制成品、粮食及活畜、原材料等。欧洲国家和周边国家是其主要贸易伙伴,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分列利比亚商品出口前三名,意大利、德国和沙特分列进口前三名。

3、基础设施情况

利经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其基础设施在非洲地区是比较好的,投资所需的能源、电力、交通、通讯、生产用水等硬件设施比较完备。

(1)能源:作为主要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国之一,其能源生产供应不存在问题,目前利比亚拥有五个已建成投产的炼油厂,主要分布在纳斯拉努夫、扎维亚、布雷加、托普鲁克和塞里尔地区,目前日产原油140万桶,利比亚在今后几年之内将其原油生产能力提升250—300万桶/日。

(2)电力:利比亚电力供应充足,电网覆盖全国。利比亚拥有各类电站470余座,大型电站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区,以热电站和天然气发电站为主。目前利比亚发电装机总容量为470.8万千瓦,2002年发电总量为17531万千瓦时;输电线路总长度达33000公里;各类变电站近8000座,输出总功率1100万千伏安。

(3)交通:利比亚的陆、海、空交通比较便捷。陆路方面,据利比亚统计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19年利比亚公路总里数达25535公里,其中,公路干线长度17985公里,支线长度7550公里,公路质量较好。利比亚没有铁路,目前正在筹建之中,修建铁路总长度3173公里。海运方面,目前拥有13个集装箱港,71个集装箱码头,货物吞吐量达1212万吨/年(2002年统计数)。空运方面,拥有15个机场,其中3个国际机场,目前开通了十余条国际航线。除此之外,利比亚正在着手发展海事及空中管制系统,进一步发展交通建设,建立与世界水平同步的陆海空队伍,以满通运输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加强利比亚与邻国和世界的联系。

(4)通讯:利比亚通讯由国家邮电通讯总公司专营,向民众提供固话业务、移动通讯业务、因特网业务和国际卫星通信业务。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民众与外界联系日益增多,电话用户增长迅速,其现有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利比亚邮电通讯总公司最近已同我中兴公司签约,新建一GSM移动通讯网,近日还开通了移动电话国际漫游业务。此外,还决定在近一两年内对固定电话网和因特网增容。这些项目建成后,利比亚的通讯状况将有很大的改观。

(5)工业用水:利比亚同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不同,它不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1982年,利比亚决定修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人工河工程,用口径巨大的水管将南部的地下水输往北部的的黎波里、班加西等主要城市,满足城市生活及生产用水。目前,已完成三期工程,将南部的水源输到了班加西、的黎波里,人工河沿线地区已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施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改善了与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国际生存空间得到拓展,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1、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利比亚于2003年8月宣布承担“洛克比”空难的民事责任,同英美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向罹难者支付赔偿27亿美元的赔偿金,换取英美同意联合国解除对利的制裁,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02号决议,全面解除对利制裁。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出人意料地宣布全面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武器核查。利比亚在反恐、“洛案”和武器核查等问题上的合作态度以及长期保留美国在利的利益,得到了美英两国的积极回应:英国于1999年利比亚交出两名“洛案”嫌疑犯后便同利比亚恢复了外交关系,经贸关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2003年英国宣布放松和简化利比亚人的入境和居住审批手续,2004年初又呼吁欧盟解除对利的武器禁运,英利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发展速度很快。美国则在2003年初与利比亚秘密接触,利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两国正式开始讨论关系正常化事宜,2004年初,美国国会代表团在卡扎菲上台三十余年后首次访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2月26日,美国正式宣布解除美国公民赴利比亚旅游禁令,并允许美国公司重返利比亚进行商务活动。种种迹象表明,利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已为时不远了。

2、由于地缘的关系,利比亚与欧盟的关系长期以来就十分密切,欧盟国家是利比亚进出口主要的来源国和目的国,即使在联合国对利实施制裁期间,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的制裁后,利欧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西地中海“5+5”对话机制的建立,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互谅,2004年初利法就“尤塔”案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后,影响利欧关系发展的最后障碍被扫除,近日,在利比亚召开的非盟首脑会议期间,欧盟普罗迪邀请利比亚正式加入于1995年成立的“巴塞罗纳机制”,利欧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作为非洲国家,利比亚强调其非洲属性,倡导、组织了非盟、撒—萨联合体、马格里布联盟,积极参与非洲事

有百分百就业率的专业吗?

在当下,我个人认为是不存在百分百就业率的专业的。

即使一个专业再好,也不可能会达到百分百就业,因为这其中毕竟掺杂了“人为”的因素。而这一因素是不可控的,具体牵涉到每个人的方方面面。

以前还有包分配的专业,比如说公安等,可能就业率会达到100%。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包分配的专业了。一些专业就算再好,但也有不愿意工作或者能力比较差的人,这群人可能就会拖专业就业率的“后腿”。

当然,虽然没有百分百就业率的专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高就业率的专业。作为一名“过来人”,我说说在自己心目中认为就业率比较高的一些专业。

NO.1: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出来的人员基本都能够就业,就业率综合来看在98%的样子。学护理专业的女孩子比较多,毕业后也大多会进入医院、体检中心或者各地的卫生院、诊所等。而且学护理专业的在考取事业编的时候占有很大的优势。

我两个表妹学的都是护理专业,一个人目前在我们家那边的县医院工作,考得事业编。另一个之前在私立医院工作(综合待遇一个月在1.5万的样子),现在已经辞职不干,和别人合伙开了一个药店,生意很不错。

NO.2:学有关专业

学有关专业综合就业率在95%左右,但是这个专业对生源要求也比较严格。首先就是你得有一个不错的高考成绩,其次你还得能够吃苦,考研考博。毕业后一般会进入医院或者诊所。当然如果你实力过硬,自己开个牙科诊所,那么年收入过个7位数可能并不是什么太大问题。

NO.3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可以运用到各个行业,因此就业率肯定是不会差的,综合就业率在95%的样子。而且电子信息技术目前属于热门专业,该项技能在企业的实用性也非常强,因此深受互联网公司的青睐。

NO.4地质类专业

地质类专业很多人对它有误解,认为该专业的毕业生只能当老师或者从事学术研究。其实不然,地质类专业知识可以用于房屋建设、企业建造、地质勘测等等,因此毕业生就业面也是比较广的。

NO.5机械工程类专业

对于这个专业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因为自己学的就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面非常广,尤其受到车企的“特别关照”。当时毕业的时候,我应聘上了长城汽车、海马汽车以及江淮汽车的有关岗位,虽然最后没有去,但是觉得应聘难度真的不大。

不过在这里还得提一点,那就是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刚进企业的时候,工资普遍不高。可能得等到你有一些技能证书或者资格证书才能好一点。

专业不能说有好坏之分,但是就业率高低之分还是有的。所以考上大学只是第一步,小伙伴们选专业的时候也得结合自身情况和社会实际去综合考量,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做更多打算。

为什么沙特总是爱跟俄罗斯过不去

俄罗斯与沙特,这两个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却在国际政经博弈中长期针锋相对。虽然两国从未正面爆发武装冲突,但暗中的博弈却从来未有停止。就在当下,沙特为首的海湾王权国,操纵欧佩克极力打压油价,让正承受西方制裁,经济困难的俄罗斯雪上加霜。而在政治方面,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势力,更是与俄罗斯支持的什叶派之弧长期抗衡,暗战遍及中东。

而沙特与俄罗斯的恩怨还远不止这些。二者最大的梁子,还是在冷战末期,当时在沙特的全力打压下,国际油价在几乎整个80年代都在低位运行,这对国家财政严重依赖石油输出,而国内石油开发成本又天然远高于中东的苏联构成了毁灭性打击。毫不客气的说,美国之所以能在90年代初取得冷战胜利,沙特可以说居功至伟。

但沙特这么做,似乎很不合情理。毕竟除了与俄罗斯的间接地缘博弈外,沙特攻击俄罗斯的最主要手段就是打压油价。可沙特本身也是靠石油输出维生的。

虽说波斯湾远低于西伯利亚的石油开成本,决定了这种石油战争中,沙特天然具备比俄罗斯更强的承受能力。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打压油价的行为,也等于是放着白花花的银子不赚,几乎就是谢逊七伤拳的路数——虽能伤人,但也伤己。

但即便如此,沙特也义无反顾,这就让人奇怪了。

沙特为什么要这么做?

是维护国家安全?可是沙特不是伊朗、更不是土耳其,它的国土位于中东最南端,与俄罗斯地缘关系十分疏离。就算俄罗斯有扩张领土的传统嗜好,但也怎么都轮不到沙特挨刀。

那是石油输出国之间的竞争?这个看上去倒是有点道理。沙特和俄罗斯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大国,为了争夺国际原油市场的份额,两国杯葛一下倒也不是说不过去。

只是,沙特的做法也太夸张了些。毕竟如果仅是争夺市场份额,那这仅仅是商业范畴的事。既然是商业竞争,那就自然会遵循商业逻辑。

商业的本质是赚取利润。当然,如果有可能形成垄断,那么鉴于垄断带来的巨大利益,前期打压下油价,把对手挤垮然后独霸市场,这也确实不失为商战之道(比如前段时间滴滴和UBER疯狂发专车补贴,打压出租车生存空间,便是这种逻辑)。

但是,这种做法毕竟是有限度的,在对手很难打垮的情况下,还继续这种做法,那就不是谋利,而是自残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沙特和俄罗斯联合起来,一起操控油价,这才符合自身利益的实际选择(比如去年国内O2O企业的合并潮,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

但沙特的做法,完全不符合商业逻辑。80年代,沙特把油价一压就是十年,现在的油价走低又已持续了一年多,而且未来一段时间依然有较大概率会继续低迷。这怎么看都不是符合商业思维的理性选择。因此,沙特之所以屡屡对俄罗斯下手,绝不是简单的经济因素决定,其中更重要的,还是政治方面的考量。

那么,沙特跟俄罗斯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以至于拼着自家遍体鳞伤,也非得把俄罗斯给整趴下?

在云石君看来,这主要是二者结构性的地缘政治冲突使然。而这背后,又与两国截然对立的国家战略密切相关。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奇怪:就在刚才云石君才说了,沙特与俄罗斯地缘关系疏离,俄罗斯不可能直接威胁沙特。既然如此,这地缘政治冲突又从何谈起?

确实,俄罗斯无力直接威胁沙特,但问题是,俄罗斯的中东战略思路,与沙特的利益构成了巨大冲突。

这种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俄罗斯的中东盟友,正是沙特之敌。纵观俄罗斯在中东选择的战略伙伴,全是什叶派出身——最早的叙利亚阿萨德,属于什叶教派阿拉维分支。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伊朗什叶派教士执政,与美国化友为敌,俄罗斯又开始跟伊朗接触,90年代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更是大步向前。而随着伊拉克战争结束,美军在干翻逊尼派萨达姆后又最终撤军,伊拉克中央被什叶派主导,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又跟伊拉克勾连到了一起。

关于俄罗斯为什么要选择什叶派,云石君会在将来的俄罗斯系列中详细说明。但这种做法本身,却无疑大大激化了沙特与其之矛盾。作为逊尼派大佬,沙特不仅与什叶派三国有着天然的教派矛盾,而且三国皆与沙特山水相连,彼此间还存在着结构性的地缘政治矛盾。这也就是说,虽然俄罗斯不能直接威胁沙特,但它在中东的战略布局,却跟沙特形成了冲突。

当然,如果仅仅于此的话,还不足以让沙特对俄罗斯有如此深仇大恨,以至于不惜用“自残”的极端方式来报复。沙特之所以如此讨厌俄罗斯,还因为俄罗斯对中东的经营方式,就跟沙特的国家战略构成冲突。

俄罗斯与美国不同。虽然一直以来,美国也扮演了中东太上皇的角色。但美国是西半球国家,中东是这个世界上,与美国地缘关系最为疏离的主要地缘板块。这种地缘格局决定了,美国不仅不可能打中东领土的主意,而且即便是在维持中东主导权时,由于直接影响力有限,所以不得不手于当地土著势力,通过一系列的合纵连横,来确立自己的相对优势——直白点说,美国必须严重依赖本土代理人的深度配合,才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中东利益。

基于这种逻辑,中东盟友与美国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二者之间虽不能说完全平等,但大体上,中东盟国还是有独立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战略的空间,不至于太受美国影响,而对盟国的这种自主权力和国家利益,美国也必须充分尊重,否则真要闹僵,美国其实也不好拿他们怎么样。这也是沙特愿意跟美国结盟的一大原因。

而俄罗斯不同。

首先,俄罗斯本身就是一个老牌地缘政治大国,又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文明国家,国家文明特质决定了,它的势力扩张,主要是用控制——消化——吸收这种传统手段来实现。

其次,即便是在最鼎盛的苏联时代,俄罗斯的国力,比之美国也有相当差距,在中东业已被美国主导的情况下,如果跟美国一样通过扶植代理人搞间接博弈,那俄罗斯肯定不是美国的对手。

最后,俄罗斯与中东本就直接毗邻,而且二者之间,还有中亚和高加索这两个天然的地缘通道,这使它有能力实现对中东的直接掌控,而不必像远在西半球的美国那样,必须通过代理人之手。

基于上述三点,俄罗斯经营中东的方式,是以自己为主,争取对中东直接掌控,至于中东本土势力,即便愿意主动为俄罗斯效力,也不可能获得与美合作时大致平等的伙伴关系,而更多的,会像当年的东欧一样,沦为俄罗斯的附庸。至于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等等,也必须屈从于俄罗斯的整体战略之下,缺乏独立操作的空间。

这自然严重侵害了中东土著势力的利益。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年伊朗哪怕是在被美国和阿拉伯世界双重打压下,都绝不愿向俄罗斯低头,而是宁愿搞什么“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口号,逼得俄罗斯无可奈何,只能靠入侵阿富汗,寻求中东战略突破。

当然,现在的俄罗斯是没有压制中东的能力的。所以。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对俄罗斯的警惕就消除了。毕竟俄罗斯庞大的体量和山水相连的地缘关系决定了,只要这个北方巨人不倒,那么它对中东的威胁就天然存在。现在俄罗斯老实,那时因为它实力不济,自然要对代理人多加依仗,其目的也非进取,而只是守住残存影响力即可。但如果俄罗斯有朝一日中兴,重新经营中东,那它又会恢复旧有操行。

俄罗斯的经营方式,决定了沙特的立场。中东地缘区位至关重要,又是全球石油主产区,而中东本身又四分五裂,这就决定了,外来大国势力对中东地缘政治介入不可避免。

而对沙特来说,美俄对中东不同的经营方式,使他天然愿意站在美国一边——跟美国混,既可以获得世界第一大国的帮助,也不至于对自身权益造成影响,而跟俄罗斯混,那就只能委身为奴。

而除此之外,沙特的国家战略,也跟俄罗斯截然冲突。在之前的《地缘政治:沙特为什么必须实行君主专制76》一文中云石君曾经分析过,沙特国土大半为荒漠戈壁,地缘实力极差,只是靠着石油的加持,才能有今日之势。但石油有限,一旦完,沙特立刻就得完蛋。所以,沙特必须趁着石油红还在,赶紧对外扩张,占领叙利亚、伊拉克等相对富庶地缘板块,这样才能让沙特人不至于在石油耗尽后,重新回到阿拉伯沙漠里啃沙子。

沙特必须扩张版图,而俄罗斯也要实现对中东的高度掌控,二者的利益存在结构性冲突。而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凭借自身的地缘实力,天然占据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沙特必须抓住一切机会,不择手段的削弱俄罗斯,否则不可能在这种竞争中获胜。

最后,俄美对中东石油的利用方式,也是沙特亲美反俄的重要原因。

中东是全球最大的石油产区,也是国际石油市场的决定性力量。对这样一个能够决定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美俄自然都要在其身上大做文章。

但美俄做文章的方式是不同的。

就美国而言,由于其经济实力强大,影响力遍布全球,金融体系也高度成熟,所以它并不需要直接掌控中东石油,甚至连定价权都不需要,它要的,只是将石油和美元挂钩,以石油美元为基础,建立自己的金融霸权。只要金融霸权树立,美元成为国际硬通货,美国便能凭着自家生产的这一张张美刀,换来各种自己想要的,也可以以此为手段,左右全球政治经济走向。

而俄罗斯不一样。俄罗斯的实力和影响力都远不如美国,根本就不具备建立金融霸权的起码能力。所以,俄罗斯对中东石油的想法,绝不是在此基础上搞什么石油卢布,而是要通过对中东石油的全盘掌控,来获得全球石油市场的主导权和定价权,以此作为与西方工业国博弈的筹码。

鉴于美俄的这种不同,沙特的倾向就很明显了。沙特虽有石油,但石油只是大宗商品而非货币。这也就是说,沙特的这些石油,最终还是要先换成一种硬通货,然后才能用这种硬通货,换回自家想要的各种宝贝东西。

沙特这帮中东小暴发户,肯定是没能力把自家货币变成国际结算货币的。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黄金的货币功能已不复存在。这也就是说,沙特必须要将石油与一个别人家的货币挂钩,否则的话,石油卖出去,自己收什么回来呢?

所以,对沙特来说,这个石油结算货币的资格横竖自己都拿不住,所以送给美元,自己也没啥实际损失。

而利益确实实打实的。

美国是世界老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都傲视全球,所以它家的货币最坚挺——沙特也不想自家卖油换回的钞票,隔个夜就成一堆废纸。

而与美国合作,还可以换得美国的保护。

最关键的是,跟美国合作,沙特只需要支持美元与石油挂钩就行了,什么国际石油交易市场的主导权,石油定价权等等,美国统统不稀罕,沙特可以全留在手中——而这可是一笔重要的政治,把它利用好了,沙特别说在中东,哪怕在世界舞台,都能够呼风唤雨,成为一股重要势力——只要别过分伤及美国就行。

而反观俄罗斯,如果跟它合作,那么俄罗斯必须实现对石油的直接控制,从具体的石油交易层面,来操纵国际政经格局。这种模式下,俄罗斯不可能给沙特留下太多的自主空间。沙特的石油,将彻底沦为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工具,主要为俄罗斯——而非沙特的国家利益服务。

所以,在石油的政治化利用方面,美俄不同的利用方式,也决定了沙特铁定亲美,而坚决反俄。

总而言之,美俄的国情,以及与中东的地缘关系,决定了,美国与沙特之间,可以发展共赢模式的合作,而俄罗斯与沙特,则注定只能是个零和游戏。基于这种不同的利害关系,沙特当然愿意亲附美国,对俄罗斯打击到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