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历史笔记初二-油价调整历史记录
1.寒假读书笔记(十)读《废井冷眼》有感
2.《登天的感觉》-读书笔记
3.《博弈论》读书笔记
4.洛克菲勒家族的家族历史
5.兰心笔记60.妈妈给我做一顿饭——不称职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
6.《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书笔记
寒假读书笔记(十)读《废井冷眼》有感
唐朝有一个藩国——渤海国。一个充分汲取了大唐文明的自治藩国,成为当时东北大地最先进的一个政权。
它的首府“上京龙泉府”曾有着不输长安城的豪华宫殿,有着高度发达的经济,曾在牡丹江上修过五座跨江大桥。一度被称为“海东盛国”。
却因为自己的富庶招来了周围部落的嫉妒和仇恨,兴盛了两百多年以后被契丹所灭。
余秋雨在文中写到:“在人类历史上,一切高度文明的城堡被攻克后,下场总是特别悲惨。因为胜利者知道,域保里边已经形成了一种远远高于自己的文明秩序。攻下来后,无法控制,无法融入,无法改造,除了毁灭,别无他途。……
于是他们在掠取财物后下令:腾出都城,举国南迁,然后放一把火,把整个城市烧掉。”
一把大火过后,整个都市只剩下一口废井,如“一副把一切都看倦了的千年冷眼。”
然后,200年后,契丹被金所灭,120年后,金被蒙古和南宋所灭,不久后,南宋被蒙古所灭……
余秋雨说冷眼般的废井在看着这一切,其实在看着的又何止是废井,朝代变换更迭,文明在相互倾轧又被互相毁灭,当时光的风沙吹拂走了这一切,只剩下遗址废墟在冷眼旁观着这一场又一场的闹剧,不知道在它们心里,会不会嘲笑这永不知足的可笑又可怜的人类。
《登天的感觉》-读书笔记
? 《登天的感觉》—岳晓东
《登天的感觉》—岳晓东
前言
? 心理咨询追求的意境:要使人获得“顶峰的体验”(马斯洛)。
? 心理咨询追求的目标: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
?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起源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十九世纪
内容 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烦恼提供咨询 为人们在人格、情绪和行为上的障碍及变态行为提供治疗
具备知识 不必具有医学方面的知识和训练 心理咨询的知识,医学知识和训练
关系 平等(尊重,理解) 医患(顺从,配合)
其它 不同的专业评核和训练要求,行业发源地:维也纳
? 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人类情感及心灵沟通的艺术。其中沟通与理解的技巧,高于心理咨询中任何其他技巧,而沟通与理解,也正是使人感觉良好的源泉。
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
? 人是活在相互比较的感觉中的。
? 人越是在比自己成熟或地位该的人面前获得尊重,就越容易消除个人的自卑感。
? 让不尽的泪水洗刷内心的种种委屈。丽莎哭得越痛快,与往事的告别就越彻底。
? 哭,对于宣泄和排遣来询者的不良情绪,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心理咨询场合下,哭经常是来询者自我领悟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 心理咨询的核心目标就是提高人的自信心。所谓提高人的自信心,就是使人通过改变对不利环境的认识,来增强对自我的良好感觉。
? 现实疗法认为:人的心理失衡与障碍表现皆由于不能在当前的困难和挫折面前承担责任而造成。
? 现实疗法的要点:
a. 人都有爱和被爱两种基本需求
b. 人都具有自主自立能力,也具成长动力
c. 重视现在及未来
d. 十分注重承担责任
e. 强调面质,制定具体计划,不接纳借口,不用惩罚,永不放弃。
? 心理咨询中的沟通需要注意什么:
a. 先让人讲话
b. 先共鸣,后行动。
? 自卑与自信是人性格中的两面,相互排斥却又相互依赖,恰如一个铜板的两面。
我想从哈佛转学
? 凭经验办事,可谓是心理咨询之大忌。
? 反移情倾向,简指咨询者将个人对事物的某种偏好投射到来询者身上的无意识反应。
? 心理咨询的宗旨不是替人决策,而是助人自助。
? 宣泄不良情绪是任何形式咨询的首要任务。
? 听,是善意的表示,是虚心的象征,更是建立同感的基础。听,要求你诚心诚意地出租你的耳朵。
? 当别人找你倾诉某种心灵痛苦时,你首先想到的,不是去竭力阻止他接着讲,而是让他讲下去,把话讲完。
? 过去的事情是忘不掉的,只有谈清楚了,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 格式塔疗法(自己对自己疾病的觉察、体会和醒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自我治疗方法)的要点:
a. 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咨询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来询者充分认识到自我在现实中的存在和感受。
b. 人应该将精神集中在现实的生活与感受当中,而不要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
c. 使人积极面对现实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帮助他完成内心中的那些未完成情结(unfinished business)。这通常指个人因以往生活中的某些心灵创伤和刺激经历所留下的不良情绪体验(如懊恼悔恨内疚愤怒等)。它们犹如一个个心结系住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由活动。
d. 在咨询手法上,格式塔疗法甚强调帮助来询者由环境支持转向自我支持,以使来询者从一开始就不依赖他人,尽量挖掘个人的潜能。
? 人只要想明白了,才能从根本上甩掉包袱,放松精神,获得平衡,从而不再沉溺于对往事的追悔和懊恼当中,不得自拔。
? 心理平衡就是指人们用升华、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来调节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
我不想上哈佛大学法学院
? 沟通是打开人心灵之门的钥匙。
? 来询者中心疗法的要点:
a. 人都有能力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b. 人都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了人的心理失常。人在交往中获得的肯定越多,则其自我冲突越少,人格发展也越正常。
c. 这一疗法很强调建立具有治疗作用的咨询关系,以真诚、尊重和理解作为其基本条件。
d. 在操作技巧上,这一疗法反对操纵或支配来询者,主张在谈话中采取不指责、不评论、不干涉的方式,鼓励来询者言尽其意,直抒己见,以创造一个充满真诚、温暖和信任的气氛,使来询者无忧无虑的开放自我。
问你是否还爱我
? 完美主义,指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物提出过高过严、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望的行为表现。
? 自我中心,指凡事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不善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的行为表现。
? 心理咨询“虚功”所追求的意境:
a. 可贵:就在于它可以推动来访者去积极地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进而提高其自信心与生活的智慧。
b. 难为:就在于这种来访者对自我的深刻反省与认识应该是自发而成的,而不是由咨询说教而致的。
c. 巧妙:就在于咨询者不断启发来访者说出自己想让他说出的话。
d. 高明:就在于来访者不但能独立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也能从中增长人生的智慧。
? 理性情绪疗法的要点:
a. 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
b. 人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3个特征:1)“绝对化要求”即对人或事有绝对化的期望与要求;2)“过分概括”,即对一件小事做出夸张、以偏概全的反应;3)“糟糕透顶”,即对一些挫折与困难做出强烈的反应,并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体验。
c. “ABC理论”:在诱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个人对此所形成的信念B(Belief)和个人对诱发事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后果C(Consequence)这三者关系中,A对C只起到间接作用,而B对C则起直接作用。换言之,一个人情绪困扰的后果C, 并非由事件起因A造成,而是由人对事件A的信念B造成的。所以,B对于个人的思想行为方法起决定性作用。
d. “理性情绪疗法”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询者认清其思想中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乎逻辑、理性的信念,以减少个人的自我挫败感,对个人和他人都不再苛求,学会容忍自我与他人。
骗分被罚的思索
?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华盛顿)。
? 你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愚弄某些人,也可能在某些时候愚弄所有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候愚弄所有的人。
? 人可以被击倒,但不可以被击败。
? 不需要教训学生去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应当启发学生自己去谈对这一切的认识,则可能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心理学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但心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却是在1520年才出现的。
万般内疚为了谁
? 心理咨询是自我行为和心灵的探索过程。挖掘有意识行为背后的无意识动机。
? 你把一堆发霉的食物扫到地毯底下,表面上看来,那堆垃圾是消失了。但事实上,它并没有消失,而是藏在地毯下面腐蚀着你的地毯,直至烂掉它的一角,使你蒙受更大的损失。
? 安慰一个人,不一定非要他忘记过去,而应该帮助他学会怎样正确地面对你过去。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创伤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和纾解,可能会留下许多后患。
? 精神分析理论的要点:
a.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又称无意识) 三部分。弗洛 伊德认为,许多心理障碍的形成,是由于那些被压抑在个人潜意识 当中的本能欲望或意念没有得到释放的结果。
b. 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 “快乐原则”;“自我” -“现实原则”;“超我” -“理想原则”。
c. 人在维护自我的心理平衡和健康时,常对生活中的烦恼和精神痛苦采取某种自圆其说或自欺欺人等认识方法,以求心灵的。
d. 为使人们领悟其心理障碍的根源,人们需要接受精神分 析的治疗,通过移情关系的建立来重塑人格。
我是同性恋吗
? 自我确认,依照青少年心理学概念,个人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会对自我产生日益浓厚的兴趣。他需要对自我的各个方面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认识。这一过程成为自我确认。
? 认知领悟疗法的要点:
a. 强调认知过程对人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动机的支配作用。主张通过改变来询者的认知模式,并辅之以行为疗法的技术,来矫正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b. 不像精神分析疗法那样,一味追究来询者早年生活经历(主要是指3岁前后)对当前行为的潜意识作用,它主要探讨来询者当前认知方式对行为表现的影响。
c. 强调来询者对自己问题症结中的非理性、非逻辑观念的深刻领悟,并以此来帮助来询者重新认识、评价自我,建立合乎情理的认知模式,摆脱非理性观念对自我的干扰。
我想约你出去行吗
? 内化,指来询者认同或接受咨询者所讲的话,把它当做自我成长的一种内驱力。
? 升华,指人将压抑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在转向社会许可活动中所获得的精神满足。
? 安娜.O-第一个记录在案的精神分析患者,布洛伊尔,催眠,歇斯底里,德国女权主义领袖。
我们的缘分尽了吗
? 交互分析疗法的要点:
a. 人格由3种自我状态组成:父母式自我、成人式自我和儿童式自我。
b. 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爱护与肯定。
c. 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使来询者成为一个统合之人(integrated person),增强成人式自我的效能,而不再受他人支配。
d. 操作技巧上,强调倾听分析的作用。旨在推动来询者深刻反省其人格中父母式自我与儿童式自我的冲突,以成人式自我的眼观来审视个人的生活脚本,积极的面对生活的挑战,增强自信心。
?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心理学实验室在公元前七世纪做的。古埃及国王,2个婴儿分开养育,不跟其说话,测试第一个音节。
走出心灵创伤的深渊
? 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突出表现是不善人际交往,对外界反应迟钝,社会适应能力亦很差,常给人一种古怪而不合群的印象。
? 行为疗法的要点:
a.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其中强化对该行为的巩固和消退起决定性作用。强化可采取嘉奖或鼓励(正强化)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批评或惩罚(负强化)的方式。
b. 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利用强化使来询者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方式。通过提供特定的学习环境促使来询者改变自我,摒弃不良系那个为。
c. 常用疗法有系统脱敏疗法、松弛疗法、模仿学习、自勇训练、厌恶疗法、泛滥疗法等疗法,核心均在于利用控制环境和实施强化来使来询者习得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重塑个人形象。
? 情感矫正体验疗法,主张使患者在催眠和现实中重新体验早年的精神创伤,并予以及时的安抚和温暖体验,以消除患者早年精神创伤遗留的痛苦感受。
后记
?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
a. 同感力:指咨询师能够准确体察、把握来访者的内心感受。
b. 洞察力:指咨询师能够对来访者的认知、情感、行为之动机与相互关系进行归纳总结,透彻分析,深入探讨的能力。
c. 觉察力:指咨询师能够认识并化解自我偏见、偏好及个人在咨询过程中的欠缺。包括自我觉察和行为觉察。
d. 沟通力:指咨询师能够与来访者有效沟通,对来访者的主述能够把握要领,对自己的意念能够准确表达。谈感受、谈具体、少评论、多提问、勤总结、概念化。
? 抑郁症分为四大类:内源性、更年期性、反应性与心因性、神经症。
? 内源抑郁症主要表现为“三少或三低”现象,即情绪低落、话少、语调低沉、动作减少、思维迟钝等。
? 笑,成为林肯缓解压力与抑郁的最佳药方。24岁因恋人去世患抑郁症,一生都在于此搏斗。
《博弈论》读书笔记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
一场博弈一般包含了4个基本要素:
(1)至少两个参与者。博弈论的参与者又被称为决策主体,也就是在博弈中制定策略的人。没有参与者便不会有博弈,而且参与者至少为两人。 参与者在博弈中的表现便是制定决策与对方的决策抗衡,并为对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自己来制定策略的时候,往往需要参照对方的策略。
(2)利益。从博弈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双方或多方进行博弈的最终目标是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因此,利益是博弈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3)策略。在博弈中,决策主体根据获得的信息和自己的判断,制定出一个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便是策略。通俗地讲策略就是指决策主体做出来的,用于解答问题的手段,计谋和计策。
(4)信息。利益是博弈的目的,策略是获得利益的手段,而信息就是制定策略的依据,要想制定出战胜对方的策略,就得获得全面的信息,对对方有更多地了解。 博弈的分类 根据博弈的参与者之间是否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博弈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并不是指参与者之间有合作意向,或者合作态度,而是参与者之间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约定或契约,参与者必须在这些协议的范围内进行博弈。 非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在博弈的时候,无法达成一个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协议。
合作博弈是研究合作中如何分配利益的问题,目的是使得协议框架内所有参与者都满意,而非合作博弈的目的是如何为自己争取最大化利益,并不考虑其他参与者的利益。 按照参与者选择策略,作出决定的先后顺序,博弈可以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如果参与者们同时选择策略,或者虽然有先后,但是后做出决策的参与者并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那便是静态博弈。
如果参与者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并且后者是在了解前者策略的前提下界定自己的策略,这种情况就是动态博弈。 按照博弈的结果来分,博弈分为负和博弈、零和博弈和正和博弈。
负和博弈,也就是双方的收获都小于付出,两败俱伤。 零和博弈是指参与者之中一方获益,另一方损失,并且参与者之间获得的利益和损失之和为零。
便是零和博弈最好的体现,只有有赢家就有输家,赢家赢的钱和输家赢的钱肯定是一样多的。 正和博弈又称作双赢博弈、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都能获利,或者一方的利益增加并不影响其他参与者的利益,这种博弈被称为是结局最好的博弈,也就是双赢。
博弈论的核心是参与者通过制定策略,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洛克菲勒家族的家族历史
创业的老一代
创始人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最初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一家干货店干活,每周挣5美元。
后来他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实际上就是美国石油业的开始。
1910年,当约翰D洛克菲勒在发现自己名下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亿美元时,他开始考虑如何运用这笔财富。
由于他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没有兴趣,又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其中最出名的是铁矿生意。
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还在世,他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3053亿——根据2008年的《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当时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的身价为460亿美元。
如今,老洛克菲勒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他本人也堪称今天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业的人格化象征。
富过六代的家族
中国有句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21世纪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独“富”天下。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续写着辉煌的历史,约翰D洛克菲勒的后代们没有整天躲在房间里计划如何守住自己的财富,不让金钱落入别人口袋,而是积极的参与文化、卫生与慈善事业,怀着富有的负罪感将大量的资金用来建立各种基金,投资大学,医院,让整个社会分享他们的财富。
在今天的美国,要完全躲避这个家族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150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精确的缩影,并且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家族企业第一代
洛克菲勒:地球上第一个亿万富翁
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D洛克菲勒例外。
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
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极具野心、唯利是图的企业家,也有人恭维他是个慷慨的慈善家。
但不管怎样,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十亿富翁,作为石油巨子,他在相当一段时期控制着全美国的石油资源,并创设了托拉斯企业制度,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遗传的商业基因
1839年7月8日,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名叫杨佳的小镇。
他的父母,个性截然不同:母亲是个一言一行都皈依《圣经》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勤快、节俭、朴实,家教严格;而父亲却是个讲究实际的 *** ,他自信、好冒险,善交际,任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
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父亲名叫威廉,人称“大个子比尔”,是个到处闯荡的木材商、马贩子,也是个走江湖的巫医,兜售所谓“立见奇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此外,他还出卖土地,买卖毛皮,贩盐,推销杂货,几乎是无事不干的百事通。
父亲出外经商,一去就是几个月,家中对孩子们的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
但偶尔归家的父亲也与母亲一样望子成龙,一有空就教约翰如何写商业书信,如何准确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记账。
他深知社会的现实和世道的冷酷,所以他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就能坚强而且精明起来。
然而,约翰对父亲血液里流淌的东西并没有全盘接受,他完全没有父亲那种 *** 的秉性,而是继承了母亲勤俭的美德。
他把这种信念视为“商业训练”,一生中烙守“不俭则匮”的准则;从中他还引申出自己的结论:“只有数字作数。”
平生最大的决定
约翰.D.洛克菲勒中学毕业后,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
3年后,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以10%的年息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克拉克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
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第一家公司。
那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已经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一样涌向采油区。
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年轻有为的经纪商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亲自调查一下。
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触目惊心:到处是高耸的井架、凌乱简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样的挖井设备和储油罐,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洛克菲勒透过表面的“繁荣”景象,看到了盲目开采背后潜藏的危机。
冷静的洛克菲勒没有急于回去向克利夫兰的商界汇报调查结果,而是在产油地的美利坚饭店住了下来,进一步作实地考察。
他每天都看报纸上的市场行情,静静地倾听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叙述,认真地做详细的笔记。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他回到了克利夫兰。
他建议商人不要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那里的石油开采已经过度而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
他告诫说,要想创一番事业,必须学会等待,耐心等待是制胜的前提。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由于疯狂地钻油,导致油价一跌再跌,那些钻油先锋一个个败下阵来。
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却认为投资石油的时候到了,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
他与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美元,与一个在炼油厂工作的英国人安德鲁斯合伙开设了一家炼油厂。
安德鲁斯采用一种新技术提炼煤油,使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迅速发展。
才20出头的洛克菲勒做生意己颇为老练。
他在耐心等待,冷静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放手大干了。
可他的合作者克拉克这时却举棋不定,不敢冒风险。
两个人在石油业务的决策上发生了严重分歧,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
在拍卖公司产权时,两人都不肯放弃他们原来的经纪行在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的股权,彼此喊价的情景十分激烈。
洛克菲勒已下定决心要投入石油生意,因此每次都毫不犹豫地喊出比克拉克更高的标价,直到最后克拉克哭丧着脸说:“我不再抬价了,约翰,这股权是你的了。
”26岁的洛克菲勒终于取得了胜利。
他后来在回忆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时说过:“这是我平生所做的最大决定。
”从此,他把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满怀希望地干起了他的石油事业。
托拉斯之父
洛克菲勒意识到必须把企业扩大才能抵御惊涛骇浪的冲击。
后来他联合了两位资金雄厚、信誉很好的投资合作者,创建了资本额100万美元的标准石油公司。
在商战中,洛克菲勒讨厌用价格战驱逐竞争者。
他更愿意向竞争者们提供现金或标准公司的股票(相关:理财财经),买下他们的炼油厂。
他是认识兼并价值的一名先驱者。
在兼并公司的同时,洛克菲勒还网罗了一批能人,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价值远远超过被兼并的所有公司。”
1879年底,标准公司已控制了90%的全美炼油业。
到了1880年,全美生产出的石油,95%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
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
正是此时,洛克菲勒的律师多德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
在多德的“托拉斯”理论指导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1886年,标准石油公司又创建了天然气托拉斯。
标准石油公司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
托拉斯则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
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
身为垄断者的洛克菲勒得罪了很多人:商业对手、华尔街、法院、国会。
垄断企业对经济的控制令社会不安。
在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反托拉斯法》的大棒之下,美孚被肢解。
气急败坏的洛克菲勒痛骂老罗斯福为卑鄙小人。
而且发誓不再资助共和党的候选人。
惜金如命的生活
洛克菲勒虽然聚敛了巨额财富,但自己的生活非常俭朴,而时时刻刻都在给他的儿女们灌输他在一贫如洗的儿时形成的价值观。
防止他们挥金如土的第一步就是不让他们知道父亲是个富人。
洛克菲勒的几个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前,从没去过父亲的办公室和炼油厂。
洛克菲勒在家里搞了一套虚拟的市场经济,称他的妻子为“总经理”,要求孩子们认真记账。
孩子们靠做家务来挣零花钱:打苍蝇2分钱,削铅笔1角钱,练琴每小时5分钱,修复花瓶则能挣1元钱,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钱,第二天还不吃奖励1角钱,每拔出菜地里10根杂草可以挣到1分钱,唯一的男孩小约翰劈柴的报酬是每小时1角5分钱,保持院里小路干净每天是1角钱,洛克菲勒为自己能把孩子培养成小小的家务劳动力感到很得意,他曾指着13岁的女儿对别人说:“这个小姑娘已经开始挣钱了,你根本想像不到她是怎么挣的。
我听说煤气用得仔细,费用就可以降下来,便告诉她,每月从目前的账单上节约下来的钱都归她。
于是她每天晚上四处转悠,看到没有人在用的煤气灯,就去把它关小一点儿。”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相互谦让,他只买一辆自行车给4个孩子。
小约翰长大后不好意思地承认说,自己在8岁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为他在家里最小,前面3个都是女孩。
洛克菲勒惜金如命,16岁就花一毛钱买了个小本子记下每一笔收入和开支,一生都把账本视为自己最珍贵的纪念物。
1864年9月8日,洛克菲勒同24岁的高中同学劳拉举行婚礼。
他尽管已积攒了巨大的财富,买结婚戒指却只花了15.75美元。
这笔花销记在“杂项开支”项下。
洛克菲勒曾欠一位朋友5分的找零钱,朋友让他不必客气,而他却坚持把硬币放到朋友的口袋里,郑重地说:“这可是一美元整整一年的利息啊。”
最大的慈善家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像洛克菲勒这样节俭成性的资本家,竟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家。
截止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他赞助的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是全球性的。
他一生直接捐献了5.3亿美元,他的整个家族的慈善机构的赞助超过了10亿美元。
中国受益尤多,接受的资金仅次于美国,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中国医学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这所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掌握现代知识的医学人才。
洛克菲勒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奉献行为,使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参差不一,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名声。
他集虔诚和贪婪、同情心和凶残狡诈于一身;他是美国清教徒先祖们毁誉参半的传统之化身,鼓励节俭和勤劳,同时又激发贪婪的本性。
由于担心有人会破坏墓地,他的棺木被放在一座炸药无法炸开的墓穴中,上面还铺着厚厚的石板。
而各家报纸登载讣告纷纷把他说成是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只字不提那个残忍的托拉斯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
无论是持什么立场的政治家,包括那些同他有过过节的人,无不对他大加赞扬,一位检察官是这样称赞这位他曾经问讯过的、搪塞敷衍的证人的:“除了我们敬爱的总统,他堪称我国最伟大的公民。
是他用财富创造了知识,舍此更无第二人。
世界因为有了他而变得更加美好。
这位世界首席公民将永垂青史。”
丘吉尔则这样评价他:“他在探索方面所做的贡献将被公认为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家族企业第二代
小约翰D洛克菲勒:坚韧的第二代
老洛克菲勒说过,“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一份礼物”。
出于对家族的责任感,年迈体衰的老洛克菲勒后来把这种人生观传递给了他唯一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他就是大卫的父亲。
小洛克菲勒成了家族的掌门人后,不仅接管了家族的石油生意,同时还接管了家族的慈善事业。
有时候,小洛克菲勒发现:自己要想在石油生意和慈善事业这两种祖传家业之间找到心理平衡非常困难,因此他经常经受着神经失常的煎熬和折磨。
小洛克菲勒曾经描述说,他在做生意的时候感觉就像参加一场和自己良心进行比赛的赛跑。
大卫表示,父亲所受的宗教思想教育经常使他禁不住产生怀疑:自己在生意场上所做的事情究竟是否正确?
小洛克菲勒在纽约建立了洛克菲勒中心,并设法挽救了美国西部山区的许多古老的红杉。
其实,他在把家族事业发扬光大方面也放弃了许多机会,回过头来审视他的一生,他的大半生时间都花在了把家族财富送出去方面,而不是积聚更多财富上面。
大卫指出,在大做慈善事业的过程中,父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看到社会上存在有许多问题,就想办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小洛克菲勒对保护历史文物和保护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
经过他的努力,英国对北美大陆殖民时代所创建的威廉斯堡古城和法国的凡尔赛宫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因此,洛克菲勒家族能有今天的名声,小约翰绝对功不可没。
小约翰D. 洛克菲勒的信条——我相信
我相信每个个体的至尊价值,和他对自由、幸福追求的权利。
我相信每个权利是一种责任; 每个机会是一种责任; 每份财产是一种责任。
我相信法律是为人设立的,而不是人任意设置法律; *** 是人民的仆人,而不是人民的主人。
我相信劳动才能获得尊严, 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 这个世界不会让人活不下去,但它欠人活得更好的机会。
我相信节俭是良好财政结构的头等必需品, 不管在 *** 里,生意上还是个人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上。
我相信真相和公正是一个和谐社会的根本。
我相信诺言, 每个人都应该把那神圣语言当作自己的债券一样好好对待;诺言——不是财富或力量——而是至尊价值。
我相信获取必要的回报是人类共同需求,要消除自私自利,在烈火中是净化浮渣,达到伟大灵魂的 *** 。
我相信拥有无上智慧和爱的上帝, 不管他给人们一个什么样的名字,个体最高的成就, 最伟大的幸福, 和最宽泛的才能,将存在于他自己的意愿当中。
我相信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只有它能帮你克服所有怨恨,让你有走向幸福的可能。
家族企业第三代
劳伦斯·洛克菲勒:“风险投资之父”财富不过是他的平台,给他更多的便利来爱自然;家族是他的荣耀,国家公园才是他心灵的归宿。
华尔街天才
劳伦斯洛克菲勒于1910年5月26日生于纽约,他是小约翰D洛克菲勒6个孩子当中的老四。
70年前,劳伦斯洛克菲勒在华尔街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成为现代风险投资的开拓者,也把从洛克菲勒家族继承来的财富成功翻了数倍。
在纽约证券(相关:理财财经)交易所数10年供职期间,他经常用他与生俱来的商业本能作出下一个重要决定。
他不满足于单纯赚更多钱,而是希望能让金钱生产出具有长久意义的东西。
小约翰D洛克菲勒现在唯一健在的儿子大卫洛克菲勒这样评价他的哥哥:“我很佩服他在生意场上表现出来的非凡才能,在风险资本领域我总是跟着他做事。
他在这一领域确实是真正的先锋。”
风险投资之父
劳伦斯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赚钱的天赋,他的名下拥有15亿美元的资产,曾在《福布斯》全球587位亿万富翁中排名第377位。
1937年,劳伦斯继承了祖父买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从华尔街踏上创业之路,开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先河。
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购入更多的蓝筹股,而是开始投资并协助新成立的企业创业。
他的第一次尝试非常偶然。
当时,他和新婚妻子预备定制几件家具。
当他看到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曲木家具照片时,预感到这些家具会成为现代家居的理想选择,于是订下订单购买了一批,在纽约开了一家专卖店。
尽管许多人曾对生意前景表示怀疑,但结果家具十分抢手,直到1940年货源因芬兰冬季战争受到影响,生意才被迫中断。
劳伦斯的第二桩买卖则更有影响力。
他结识了一战飞行员埃迪瑞肯贝克,认为瑞肯贝克关于商业空运即将兴起的看法很有见地。
于是,1938年,他资助瑞肯贝克成立了东方航空,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东方航空也成为战后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
此外,他在1939年投资的麦道航空公司也成为军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货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冻结生意,进入海军服役,军阶至少校。
战争结束后,他重返商场,继续寻找新创立的企业进行投资。
1959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特别指出劳伦斯在“风险资本”这一新领域所作的贡献,从而确立了他“风险投资之父”的地位。
劳伦斯联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员以及包括现代艺术馆在内的一些机构成立了专事风险投资的凡洛克风险投资公司。
截至1996年,他们共投资221家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得到投资后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数十年的从商经验,令他相信保持头脑灵活、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因此他很乐于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推动创业投资基金,发展高科技和其他新兴行业,包括投资苹果电脑和全美最大的芯片公司英特尔集团。
2004年7月11日,坐拥亿万家财、在美国叱咤风云的劳伦斯洛克菲勒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
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传人,尽管含着金钥匙出生,却绝不是一位纨绔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仅开了风险投资的先河,还为美国的环保及慈善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经济帝国第三代掌门人
大卫·洛克菲勒,1915年6月12日出生于一个具有两个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姓氏之家——洛克菲勒家族。
他是这个经济帝国的第三代掌门人。
政经大腕
作为美国第一家族的后代,大卫有其他人没有的机会,可以接触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最有权势的家族、影响整个欧美政局的政治家、每一届,参与了很多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访问。
他在冷战时期造访前苏联,跟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都有过直接而锋利的面对面交流,他也是第一批在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后的1973年到访中国的资本家,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跟中国密切接触,并成功开展商务活动的国际金融家。
作为哈耶克和熊彼特的学生,并与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同学,他对经济学,对企业经营和 *** 影响都有着深刻的见地,这些见地也广泛地影响了美国经济的走向和政策制定。
他重新定义了企业家的身份,认为“企业家身份本身代表着一种机会,用于满足人的发明创新、追求权利和的本性……事实上,对成就过程的追求,其本身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一个目标,而在那些人眼里,利润只是一种值得付出努力的副产品”,这也许更能解释他在使用和创造财富上做的一切。
富翁的社会责任
大卫长大成人后,当上了蔡斯曼哈顿银行的行长,具体负责监管该银行的国际业务。
同时,他还对从事慈善事业和艺术事业怀有浓厚兴趣。
他还帮助掌管一处家族遗产,这笔遗产至今仍影响着美国人的生活。
除了把自家公司经营得稳稳当当,大卫还做了许多祖父辈没有尝试过的事。
例如,他写了一本名为《论文集》的书,讲述他在美国实力最雄厚家族中的个人生活。
还写了一本传记——《回忆录》,把家族史囊括其中,好给子孙辈借鉴。
不论是在他的书中,还是在生活里,大卫总是念念不忘地强调说,一个拥有巨大社会财富的人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有钱人应该对社会负有一种责任感,做些对别人有益的事情。
”每当有人给他写信或当面请他施舍金钱时,大卫都会按照父亲的做法去做。
看来,如果没有家业的负担,大卫应该会成为文学家、史学家什么的。
大卫洛克菲勒表示,他希望自己的家族会以“助人家族”的形象名载史册:“拥有财富,也就拥有了他人所没有的机遇,抓往这些机遇,同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洛克菲勒家族的事业已传接了3代之久,可到了第四、第五代子女,一脉相传的习惯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在大卫的子孙中,有不少极端分子甚至舍弃了洛克菲勒这个招牌姓,隐姓埋名闯荡世界。
据统计,有80%的家族企业未能顺利传到第2代人的手里,剩余的13%则未能传到第3代手里。
不知洛克菲勒家族能否靠大卫的那本《回忆录》家史,继续保持这幸存的7%呢?
大慈善家
约翰和父亲一样努力工作、勤勤恳恳,有强烈的责任感,但是“情绪紧张”,在“社交场合很腼腆、很笨拙”,甚至“会为自己说过的话或一闪而过的念头痛苦好些天”。
但是,腼腆的约翰也有另一面,因为反对弟弟纳尔逊一手控制家族事务,他发起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家族中的慈善家,约翰把毕生精力都放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上,他对生活的失败者有一种同情感。
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社会的动荡使得约翰对反战潮流有一种天然的认同,并对那个时代那些留长发、爱喝酒的被认为是非正统的年轻人偏爱有加。
大卫赞扬约翰在慈善事业上的成绩“是洛克菲勒家族成员能够引以为豪的”。
纳尔逊·洛克菲勒:出色的政治家
纳尔逊的性格更像母亲奥尔德里奇家族的人,而不是洛克菲勒家族。
他拥有无数财富,却从未想过呆坐等待成功扣门,他勇于克服一切障碍,包括他患有的严重的阅读障碍症。
他曾经成功创下4次连任纽约州州长的惊人纪录,成为自罗斯福、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以来最受瞩目的一位政治家。
兰心笔记60.妈妈给我做一顿饭——不称职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
几年前,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报导:在湖南边远山区,一个差不多十岁的小姑娘,由于妈妈疯了、爸爸轻度智障,成了一个小大人,操持家务照顾母亲,成了妈妈的“妈妈”;当记者问小姑娘有什么愿望时,小姑娘噙着眼泪说:希望妈妈的病能治好,给她做一顿饭。
十岁的孩子,在正常的家庭环境里,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龄;正是躺在妈妈怀里享受爱抚、傻笑撒娇的年龄;正是开心地在公园奔跑、追逐、嬉戏的年龄。可是她却在简陋的家里做一切本应该是妈妈做的家务,并且照顾着妈妈,为妈妈做饭、洗头、洗衣服,看护着她,不让她乱跑。
由于客观上的原因,她的父母成了不称职的父母,让一个孩子过早的承担了责任。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有没有人考虑过“早当家”对孩子的心灵、心理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虽然这些孩子的能干、早熟、早慧令人赞叹,但缺失童年的他们却让我心疼。
苏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中说:在父母不称职的家庭中,孩子
——被本应由父母来承担的重任压得喘不过气
——被剥夺了正常的童年生活
——代替父母履行家长的职责
——没有时间玩耍,也无法摆脱忧虑
最重要的是:“既然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应,他便学着干脆否认自己有需求这回事,以此来对抗孤独感和情感缺失。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照顾别人,至于他自己则无关要紧。”
但实际上,孩子就是一个孩子,去做本应由成年人承担的责任,肯定力不从心,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失败的尝试。“对于深陷角色颠倒的混乱之中的孩子来说,无力感如影随形。他们无法发挥大人的作用,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大人。但孩子不会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们会单纯地以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并因此感到愧疚。”
报导中有几个情节:一是小姑娘为母亲洗头,用的是洗衣粉,而不是洗发水,因为家里太穷,买不了洗发水。二是母亲发疯时到处乱跑,小姑娘只好跟着母亲,尽力劝说她回家,甚至拉她回家,但一个幼小的孩子,怎么强得过一个成年的疯子呢?小姑娘心中的挫败感和自责该有多强烈。
缺失的童年,让孩子感受到的是失败和责任,这种感觉也许会一路跟随他们步入成年阶段,会产生与日俱增的挫败感。
在《原生家庭》一书中,列举了好几个过早承担家庭责任的孩子,他们具有一定的特征,那就是不被关爱,不受重视,没有建立自我价值感。
“他们需要父母确认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所以,小姑娘会说:妈妈给我做一顿饭。
让孩子做个孩子。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书笔记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作者是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中信出版集2014年1月出版,28.6万字。
作者塔勒布,安皮里卡资本公司的创办人,著有《随机漫步的傻瓜》(Fooled by Randomness,2001年)和《黑天鹅》(Black Swan,2008年),它们与《反脆弱》构成了塔勒布三部曲。
在《黑天鹅》中,塔勒布向我们揭示了极其罕见而不可预测的事件如何潜伏在世间万物的背后,而在《反脆弱》中,他极力为不确定性正名,让我们看到它有益的一面,甚至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他还建议我们以反脆弱性的方式构建事物。
作者说,“”本书进一步推进了《黑天鹅》中的概念,但本书更像是主体,而《黑天鹅》如同备注--一种理论备注,甚至可能是一份初级的附录。”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所定义的“反脆弱性”,是那些不仅能从混乱和波动中受益,而且需要这种混乱和波动才能维持生存和实现繁荣的事物的特性。
塔勒布主张: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既然黑天鹅事件无法避免,那就想办法从中获取最大利益!
本书堪称引导我们在黑天鹅的世界中持续生存下去的行动指南。
全书共分7卷25章:
在序言中作者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三元结构,为世界万物在脆弱性频谱上的位置绘制了一幅完整的地图。
在此卷中作者提出了事物的一个新属性,讨论了进化和有机体是最自然的反脆弱性系统。本卷还分析了群体反脆弱性和个体脆弱性之间的权衡。
第1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九头蛇怪。 脆弱性–强韧性–反脆弱性,就好比头悬达摩克利斯之剑–凤凰重生–九头蛇怪;反脆弱性的原型--对毒药免疫的米特拉达梯式解毒法、毒物兴奋效应。作者还提出了“领域依赖性”的概念,认为领域独立造成无法跨领域理解,以至领域依赖。
第2章 随处可见的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 创伤后成长、极限训练法等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现象随处可见;除经济学领域之外,对某事的痴迷是最具反脆弱性的;爱情、思想、信息等都具有反脆弱性,与其控制信息防范声誉风险,不如置身于一个能从信息的反脆弱性中受益的位置。
第3章 猫与洗衣机。 有机体和机械体之间的区别:机械体在压力下往往会衰竭或折损,而有机体可以从压力源的刺激中受益(变得更强大),但以一定程度为限,且在急性刺激下会比在慢性刺激下表现更出色。复杂系统和非复杂系统也适用于这一区别。作者认为,“观光化”是种现代病,企图按图索骥,用系统化的方法将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从生活中清除出去。
第4章 杀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 此章简述了某些人的反脆弱性是如何产生于其他人的脆弱性的,为什么错误会让一些人而非另一些人受益。作者认为,整体的反脆弱性往往取决于各组成部分的脆弱性,系统的反脆弱性是以牺牲个体为代价取得的(这是毒物兴奋效应和进化的自然选择之间的差异),“杀不我的,会杀其他人”。作者由此谈及集体和个体之间的利益权衡,提出向创业者和冒险者致敬,“英雄主义以及它所赢得的尊重是社会对于那些为了他人而承担风险的人所做出的一种补偿”。
在此卷中作者阐述了由于否认毒物兴奋效应的脆弱性、有机体的自然反脆弱性,将现代系统塞入“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的企图,进而描述了当我们遏制系统(主要是政治系统)的波动性时,是如何让它们更易遭受“黑天鹅”事件的攻击的。该卷还讨论了所谓集权制国家这个发明,以及治疗者所造成的伤害,也就是那些试图帮助你的人最终却严重地伤害了你。
第5章 露天市场与办公室。 从两兄弟的职业状况(银行职员和出租车司机)看两种收入波动之间的差别,波动性有助于改善系统。随后作者用瑞士的例子展现了政治制度的自然反脆弱性以及如何通过管理噪声来实现稳定,瑞士不受从上而下的控制,它的稳定缘自每个层面上都有变动和噪声。作者分析了平均斯坦与极端斯坦之间的区别(前者指众多看似很可怕但汇总后便相互抵消的变化;后者指大部分时间非常稳定、偶尔陷入重大混乱状态的情况;前者充满了许多小的波动,而后者则不规则地出现突变),提出了“远离极端斯坦”的主张。在此章中,作者还阐述了黎巴嫩地区管理、罗马式和平、城邦制国家、由下至上的政治体系,以及市政噪声的稳定效用等,说明集权制管理系统和自治式混乱管理系统的风险特性大不相同,后者由于具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而成就了长期的稳定性。
第6章 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 “浮而不沉”,持续波动的市场也防止了摧毁性的市场崩盘。作者讲了“布里丹之驴”的故事,认为将随机性噪声注入系统以改善其功能的想法,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作者解释了为稳定有机体和复杂系统(政治、经济等)而进行过度干预所产生的影响、唯知识论的缺陷、美国的外交政策与伪稳定,随后给现化代下了个定义,“人类大规模地治理环境,系统性平整世界的凹凸不平,以及控制波动和排除压力”,并将在第7-8章讨论构成现化化核心的两个要素--天真的干预以及对原本应该任其独立发展的事物强行纠偏而产生的成本、无条件地相信科学预测。
第7章 天真的干预。 作者用切除扁桃体手术等医源性损伤的例子说明“天真的干预”之患,且在各个领域都很普遍;医源性损伤只是平均斯坦,而社会科学和政策所带来的“医源性损伤”却是极端斯坦;旨在消除经济周期的努力,是所有脆弱性的根源。为此,作者赞美拖延,认为拖延源于某些生态或自然的智慧,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行使其反脆弱性的本能;作者将神经过敏者与不动声色者作了比较,认为前者大多在对噪声而非真实信息做出反应。作者明确反对把噪声当信号、对噪声过度干预;作者以苏联、法国、瑞典和其他北欧国家为例,论证了我们能够受益于混乱状态,提出了“国家无能的时候反而大有益”的看法;作者警惕“将催化剂与起因混为一谈”现象,认为政治和经济“尾部”事件是不可预测的,人类永远无法把政治和经济变成扑克牌21点游戏中有规律可循的随机性。
第8章 预测是现代化的产物。 作者认为如同有机体和机械体的差异,世界有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测,另一个是“黑天鹅”领域,这个领域的随机性是无法追踪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恰恰处于“黑天鹅”领域。可是机会主义者试图使用源自动荡–复杂–灾难–分形理论的更为复杂的模型来预测、预知、预言“黑天鹅”。
在此卷中作者介绍了胖子托尼和他对脆弱性的直观检测,并提出了罗马哲学家和行动者塞内加著作中根深蒂固的根本不对称性。
第9章 胖子托尼与脆弱推手。 胖子托尼对脆弱性有敏锐的嗅觉,尼罗的长时间午餐,揩脆弱推手的油水。
第10章 塞内加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作者以塞内加和斯多葛学派为切入点,解释为什么一切反脆弱性事物所拥有的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因此总是能从波动性、错误和压力——即基本不对称性——中受益。此章作者呈现了塞内加的斯多葛学派及其主旨——情绪驯化,指出塞内加对“不对称性”的看法,不但是本书的核心,也是生活的核心,是强韧性和反脆弱性的关键。作者最后总结,“脆弱性等于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等于不利因素比有利因素更多,即等于不利的不对称性”,“反脆弱性等于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等于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更多,即等于有利的不对称性”。
第11章 千万别嫁给摇滚明星。 迈向反脆弱性的第一步是减少不利因素,而非增加有利因素;要降低自己暴露在负面“黑天鹅”事件的概率。此章引入了杠铃(或双峰)策略,作者认为生物系统中充满了杠铃策略,如,90%的会计师加10%的摇滚明星的择偶模式,进而说明了对不确定性的所有解决方案都是以杠铃的形式呈现的,解释了为什么混合高风险和高度保守行动的方法明显优于简单的中等风险的方法。作者认为,生活中的杠铃策略有助于任何事物从脆弱转变为反脆弱,建议大家“远离黄金中间地带”。
在此卷中作者呈现了世界的神秘特性,事物背后为何总是有某种不对称性,而不是人类的“智慧”,可选择性是如何推动人类进化的。这与作者称之为苏联–哈佛派的理念完全相反。作者用证据(从中世纪的建筑、医学到工程和创新)证明,也许我们最大的资产就是我们最不信任的东西:某些风险承受系统的内置反脆弱性。
第12章 泰勒斯的甜葡萄。 作者讲述了泰勒斯靠榨油机租用权赚足了钱,然后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哲学研究的故事,说明了泰勒斯对自己的生活有选择权。作者认为,不确定性越大,选择权就越有价值;选择权并不关心平均结果,而只关心有利因素。在此,作者提出了“可选择性”的概念,认为我们不必每次都正确,要的只是不做不明智的事,以免伤害自己,随后就能在有利的结果发生后乐享受收益了。作者将此属性称之为“炼金石”或“凸性偏差”。作者还引用了乔布斯“在疯狂之余保持理性,在看到有利机遇时及时抓住”的说法,认为任何试错都可以视为一种选择权,只要能识别有利的结果并利用它就可以了。选择权不仅受益于可变性,也会从小成本的错误中受益。由此作者提出“选择权=不对称性+理性”。总的来说,这一章进一步细化了塞内加“基本不对称性:有利因素超过不利因素”的观点,并通过选择权的形式呈现这种不对称性,因为选择权赋予人获取有利因素而不受不利因素影响的机会,选择权就是反脆弱性的武器。
第13章 教鸟儿如何飞行。 作者从滚轮旅行箱讲起,并举了医学中大量事例,说明发明在不同层面的创新式应用。进而作者阐述了苏联–哈佛派谬见(给鸟类开设飞行课,并相信这些课程正是这些鸟类具备精谌的飞行技能的原因)属于一种被称为副现象的因果错觉。人们很容易掉进这个陷阱:副现象引发社会行为,事后又为行为寻找合理化的解释。真实的世界依赖于反脆弱性的智慧,但没有一所大学会承认这一点——就像干预主义者从不接受事情没有他们的介入也可以改善的事实。
第14章 当两件事不是“同一回事”时。 作者从教育讲起,表明教育并不会带来财富,而是有钱之后人们才会接受教育(一种副现象);随后,作者讲到“绿色木材谬误”,绿色木材指的是刚砍下的、还未干的木材,却被人想当然地误解为漆成绿色的木材。作者举例说,人们往往认为战争和石油涨价是同一件事,但事实是虽正确地预测到了战争,却因石油囤积太多以至油价大跌。由此作者提出不应将经济学家从校园里请出来,放在决策者的位置上;经济学家可以启发我们怎么做,却不应该指手画脚地告诉我们怎么做。“正确的事情”通常是反脆弱性带来的回报。作者认为,知识总是与脆弱性相关,专家灌输给我们一种与自由探索相冲突的方法;知识可分成两类——正式的知识和胖子托尼式的知识,后者深深扎根于试错和冒险带来的反脆弱中,采用的是不利因素更少的杠铃策略,即一种去知识化的冒险形式。总的来说,反脆弱性的冒险——而不是教育和正式的、有组织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创新和增长,而教科书撰写者却掩盖了这一事实。我们往往以系统性的方式,贬低实践者,并使其陷入绿色木材谬误。
第15章 失败者撰写的历史 。作者认为因一系列的偏见,历史学家格外青睐副现象和其他虚幻的因果关系。作者在调查期权定价公式的来源中证实:交易员的推理比公式有效得多。“实践者是不写文章的,他们只会放手去做;飞鸟果然会飞,但那些教导它们飞行的人,正是写故事的人。”作者进而嘲讽道,“历史实际上是由失败者撰写的,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学术地位也得到保护”。作者强调,理论是解决问题后的产物,但不能反过来说;现实中行得通的事物往往源于实践,而不是理论。随后作者举例说明医疗领域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和明显的漂移现象,以目的论的方式发现的药物太少了,药物用途多次变更,集体试错结果推动了治疗方法的应用。管理领域同样如此。作者发现研究者往往“将缺乏证明某事的证据错当成证明某事不存在的证据“,这意味着:“对反脆弱性的事物而言,好消息从过去的数据中是找不到的,而对于脆弱性的事物而言,坏消息倒是很罕见”,“在一个损失有限而潜在利益无限的正业中,你看不到的东西可能很重要,但其踪迹却被掩埋在历史数据之中”。最后,作者肯定了实践工作者通过试错和自由探索做出的历史贡献。
第16章 混乱中的秩序。 在这一章,作者从私人生活和个人教育角度,继续讨论了目的论和无序。“只要我们的生活遵循正常的秩序,我们就需要一些随机性、混乱性、冒险性、不确定性、自我发现、非致命的挫折等来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那些摈弃按部就班的人,也摈弃了观光般的生活方式”。作者讲述了自己的学习和研读经历,倡导成为杠铃式自学者,学校教育通过考试就行,关键是要追随自己的爱好深入自学。
第17章 胖子托尼和苏格拉底的辩论。 作者虚拟了胖子托尼对话苏格拉底的情景,质疑了苏格拉底体现出的定义性知识的优越性,“有些事性我不理解未必表示我无知”(尼采)。作者认为哲学家谈论真与假,而真正过日子的人谈论风险和回报,即脆弱性和反脆弱性;真与假在人类的决策中扮演着糟糕的、辅助性的角色,起主宰作用的是真与假所带来的回报。“决策主要基于脆弱性,而不怎么取决于真假以及真与假的概率”。
在此卷中作者阐述了炼金石及其对立面:如何将铅变成黄金,以及将黄金变成铅。其核心技术性内容由两章构成(这是本书的技术性支柱),剖析了脆弱性(它是非线性的,更具体地说,具有凸性效应),并显示了某类凸性战略的优势。
第18章 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 作者从一块巨石产生的伤害要远大于1000块小石子,引申到脆弱性一般都是非线性的,极端事件对脆弱性事物的伤害程度远高于一系列温和事件造成的伤害,“对于反脆弱性物体来说,在一定限度内,冲击越强,带来的益处越大,相应的伤害也更小”。非线性分成两种:凹性效应(曲线向内,像在噘嘴)、凸性效应(曲线向外,有如笑脸),前者是脆弱的,后者是反脆弱的。随后,作者将凸性效应应用到交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说明“加总的单元越多,其和就变得与各组成部分越不同”,平均斯坦因为随机性变化而成了极端斯坦。有意思的是,作者还将凸性效应运用到健康领域及其它理论框架,对“平衡膳食”提出了质疑,同时提倡“跑步,而不是步行”;“小是可能是丑陋的,但肯定不那么脆弱”,“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规模会让你受伤”,“忍痛会因规模加大而恶化”,“瓶颈是所有忍痛效应的源法”.....作者认为,不管在什么领域,从瓷杯子到组织,到政治制度,再到公司规模,或机场延误,脆弱性总是隐藏在非线性中。
第19章 炼金石与反炼金石。 作者讲述了用反炼金石来识别脆弱性的方法,如车流量增加10万辆,行车时间会延长10分钟,可再增10万辆,行车时间可能要延长到30分钟,这种加剧恶化就是负凸性效应。“如果一个人在变化面前是脆弱的,那么平均数的概念就没有意义”,通过大量案例和模型分析,作者最后得出结论:如果你拥有有利的不对称性,或正凸性,从长远来看,你会做得相当不错,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表现优于平均数。不确定性越强,可选择的作用越大,你的表现就越好。
否定法关注的是无法直接用语言描述的事物,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表达某个事物,我们至少可以描述它不是什么。此卷基于这样的概念:时间更容易抺去一些东西,而不是构建一些东西,时间也更容易摧毁脆弱的事物--无论是建筑还是理念。在此卷中作者显示了减法较之加法所呈现的智慧和有效性(“无为”胜过“有为”)。
第20章 时间与脆弱性。 由于存在非线性,时间越长,预测准确性下降得越快。通过否定法进行预测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通过否定法展望未来就是从未来中排除或削减不属于未来的东西。越活越年轻:林迪效应,旧事物超越新事物的预期剩余寿命与旧事物本身已存活的寿命成正比。在本章,作者还谈论了新事物狂热症和跑步机效应(不断期待购买更新款产品的冲动)、建筑和不可逆转的新事物狂热,有时非理性认知比理性认知更具优势,“时间可作为噪声的清洁剂,把所有言过其实的作品都扔进时间的垃圾桶”;“如果某个东西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而它已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那不管你认为合理与否,都可以预期它还会存在更长的时间”。
第21章 医疗、凸性和不透明。 本章介绍了凸性效应的概念和医疗领域的举证责任,以及对医源性损伤的风险评估。为什么病得很重的人有凸性回报,而健康的人有凹性效应的风险?医疗具有正向的不对称性(凸性效应),所以往往采用泰勒斯模式而非亚里士多德模式,即根据收益而非知识来做决策。医源性损伤的首要原则:经验主义,即我们不需要有证据证明受到伤害,才能宣称某种药物或者不自然的肯定法疗是危险的。医源性损伤的第二原则:非线性反应,即我们不应该让基本上健康的人去冒险,但对那些被认为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则应该冒更多的风险。
第22章 活得长寿,但不要太长。 减法医疗,削减一定金额的医疗开支(将削减范围限于并非急需治疗的外科手术和治疗上),有助于延长大多数富裕国家人民的寿命。偶然节食、限制卡路里的摄入量,有助于疾病治疗和寿命延长。我们对饥饿的反应,也就是我们的反脆弱性被低估了。在詹森不等式适用的地方,不规律反而可能是一剂良药。有证据显示,我们在约束的压力下只会变得更加体力充沛和健康。作者说自己会释然地和这个世界说再见,因为“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
在此卷中作者从脆弱性转移的角度讨论伦理,即是否一方获得了利益,而另一方受到了伤害,并指出这一问题的产生源于没有“切身利益”。
第23章 切身利害:反脆弱性与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作者认为现代化最严重的问题在于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从一方向另一方的恶意转移,即只有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却受害。这是一种代理问题,而代理问题的典型案例是雇用职用经理人来管理一个不属于他的企业。作者反对“空谈者的免费选择权”,认为解决方案在于强制他们付出切身利益,不承担风险就不要发表意见。作者对斯蒂格利茨综合症提出了警告,认为斯蒂格利茨综合症=(可能出发点是善意的)脆弱推手+事后过滤式选择,是最严重的一种纯纸上谈兵式的学者综合症。而解决良策是“不要询问任何人意见、预测或建设。只要问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就行”。
第24章 给职业戴上伦理光环。 本章讲了另一种形式的可选择性:人们如何以过滤式选择法挑选某些道德规范来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或者如何利用公职来满足个人的贪欲。合乎道德的可选择性机制是:人们应该依据自己的信念采取行动,而不是根据行动选择自己的信念。
第25章 结语
所有真实的想法都可以提炼成一个核心问题。核心论点从来都不只是理论概括,它更像是一台引擎。本书的核心是:一切都会从波动性中获得收益或遭受损失,脆弱性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
《反脆弱》是一本很有意思、内涵很丰富的书,值得细细品读。这本书就像是一棵树,生长在夏天的树,枝繁叶茂,它的主干是清晰的,但远远的,你看不清,甚至走近,也不像冬日的树那样一目了解,但是它的美就在于此,在于它的枝繁叶茂,每枝枝丫都延伸而去,舒展开来,摇曳生姿,顾盼生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