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最新油价调整消息-贸易战最新消息今天

tamoadmin 2024-08-23

1.中国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区别,以及原因

2.国际油价为什么大幅上涨?

3.石油大战旷日持久,俄罗斯打赢了石油贸易战吗

4.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5.美与欧盟为“价格上限”暗斗,欧洲准备与美国打贸易战,英国通过他国买俄油

中国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区别,以及原因

贸易战最新油价调整消息-贸易战最新消息今天

在2004年即将走进历史的时刻,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像往年一样都纷纷发表报告,分析2004年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并展望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应该说2004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比经济学家早期的预测还要好些,在众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其经济表现仍可圈可点,让世人欣喜;与此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概括地说,2004年世界经济呈现以下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世界多数地区和国家经济强劲复苏,其经济表现普遍好于上年,使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高点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表现的重要综合指标,从各方的预测分析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高于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0月联合召开的年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近一年来全球经济趋于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会前曾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高达5%,高于4月预测值的4.6%,是30年来的最高增速,与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4.75%的预测值相接近。世界银行11月16日发布的《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其预测值为4%,虽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但认为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呈现同步性复苏和增长:首先看美国,从2002年下半年起,在超低利率和大幅度减税等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经济重新走上复苏之路,其经济增幅逐年提升。2004年美国的增长率将超出4%,美国在7月30日公布的年中预算回顾报告中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高达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月的预测为4.5%,世界银行11月的预测值为4.3%。其次看日本,日本经济在2002年步入周期性回升,但其反弹力度不强,2003年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取得了2% 的增长,世界银行预测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4.3%,大大高于日本央行3.1%的预测值。这使人们联想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去年底曾做出的预测,亦即2004年全球多数国家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唯有日本经济可能出现反复,经济增长率降为1.4%。但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调高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尽管目前各方的预测值不尽相同,但日本经济好于上年己成定局,日本认为它的经济“正以稳健的步伐复苏”。再看欧盟,欧盟经济虽然摆脱了上年零增长的疲软状态,但与美、日相比仍有逊色,由于高昂油价和强势欧元的双重挤压,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低于人们的预期,为此,欧洲央行和欧盟己下调了其增长率,全年经济增幅约在1.8—2%之间,在世界经济三强中的排序,欧盟仍陪敬末席。

从对世界经济的上拉作用看,除美国外主要是中国。中国经济在宏观调控和局部降温形势下,仍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保持了“快、好、稳”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率高于9%,没有出现有人所说的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的局面。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中国经济现已成为预测亚洲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不得不考虑的要素。实际表明,近两年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只有美国和中国。由于美、日、欧及中国经济总量基数大又表现不俗,使全球经济总量在年内增加了数以千亿美元。除中国外,包括印度等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大国仍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因此,2004年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增速仍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04年可望成为14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预计增长率为6.1%,其中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达7.8%,南亚次大陆为6%;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为4.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3.2%;中东和北非地区为4.7%。在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地区仍一枝独秀,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东亚的强劲增长属于出口拉动型,特别是本地区众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日趋增多。二是受益于全球整体经济复苏的拉动。三是世界高科技出现周期性反弹,对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数码电器产品需求增加。四是东亚国家加速融入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步伐,进一步拓展了对外经贸合作更为广泛的空间。俄罗斯于1999年扭转了经济负增长的局面,此后五年因原油出口增多、原油价格见涨、居民实际收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出现积极变化,使其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7%,其中2003年为7.3%,2004年上半年达7.4%,全年仍可超过7%。

世界经济进一步普遍好转和复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因素的作用,也有外部因素的拉动。其共性因素是得益于“六个增加”,即国内消费需求增加;对外产品出口增加;工业生产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工业设备投资增加;区域经济整合数目及其力度增加。

二、全球贸易急骤攀升,双边和多边贸易依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据世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贸易额增长率,2001年为2.5%,2003年为4.5%,2004年预计为7.5%。联合国贸发会发表的2004年度世界贸易和发展报告指出,2003年全球商品生产和贸易普遍恢复增长,2004年全球贸易将继续加速增长,可望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全球贸易迅速回升的导因,首先是由于美国人己经成为全球的终极消费者,美国的消费能力远远超出美国的生产能力,两者间的缺口是由那些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的国家来补充的,美国一年花费一万多亿美元从这些国家进口各种各样的消费品,换言之,这些国家源源不断地给美国人送去吃的、穿的和用的。其次是中国入世三年来不断降低关税税率和减少非关税壁垒,加上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而导致农矿原料及设备等进口的大幅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等在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其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主要依赖对中国出口的增加。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跃居世界第三位,贸易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500多亿美元,这种增长幅度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实践表明,中国己从所谓的潜在的贸易大国成为现实的贸易大国。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及进口的大幅增长,为许多国家的企业创造了商机,增加了就业机会,进而拉动了其经济增长。

全球贸易虽然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但制约全球贸易发展的因素并不少,主要表现为主要发达国家之间在国内消费需求方面仍存在巨大差异;主要经济集团之间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正在加剧。这两大因素导致了以反倾销、反补贴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据世贸组织的统计数据,自1995年世贸组织正式运作至2004年6月以来,各成员方共发起了2537起反倾销调查,预示着世界进入了贸易摩擦的多发期。贸易摩擦增多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下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贸易摩擦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也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当前的国际贸易冲突与矛盾仍主要发生在贸易大国之间,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自然成为其他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的重要对象。但国际经验表明,美、欧、日之间的所谓“贸易战”虽然此起彼伏,但从未中断相互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国际贸易总是在摩擦与斗争中寻找国家利益的平衡点,推动国际贸易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对其他国家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我们必须理智地加以应对,保持平常心态,而不要把贸易摩擦政治化和情绪化。

三、国际资金流量增多,外国直接投资处于恢复性增长

外国直接投资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400亿美元的高点,但在此后三年,外国直接投资逐年减少,2001年下跌41%,2002年下降17%,2003年又减少了18%,只有560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各国经济不景气及投资安全系数下降,使投资欲望不振,2003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较上年锐减25%,仅为3670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吸纳的外国直接投资则同比增长了9%,共计达1720亿美元,但其分布不均,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为10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53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吸收国。

联合国贸发会议9月22日发表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2004年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复苏反弹,预计外国直接投资在亚太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等将会持续上扬,尤其流入中国、印度和波兰等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出现攀升之势。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美国仍为世界第一大投资国,2003年为1520亿美元,欧盟和日本则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两大变化,其一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资本输出国,2001—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维持在7%左右,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为859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0%。预计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超过7000亿美元,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其二是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向服务业倾斜,而对制造业的投资则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外国直接投资在服务业领域仅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5%,1990年增至50%,目前则上升为60%以上,制造业所占比例己下降至34%。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体现了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为此,世界各国己纷纷放宽了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的规定,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以往只对国内开放的服务行业。尽管2004年国际资金流量增多,但许多国家仍在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以满足投资者的三性要求,即安全性、获利性、变现性。因此,争取更多国际资金的流入以弥补发展资金不足的缺口,依然是各国所追求的目标,争夺资金的竞争将更为加剧。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和推进

尽管世界银行分析指出,全球在新的贸易体制下可望通过自由贸易,发达国家每年削减3000亿美元对农业的补贴将会每年给予全球的贸易总收入增加5200亿美元。但这一诱人的“大蛋糕”,并没有消除各成员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2003年7月坎昆会议以失败而告终。2004年8月,147个成员虽然己就“多哈回合”的主要议程达成了框架协议,但距离完成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尚需走很长的路程,在2005年1月结束“多哈回合”已是无法实现的愿望和目标了。

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迟缓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现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以双边和多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从而把国际经贸合作关系推向了更高的高度及更广的广度。区域内贸易现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0%,其中欧盟相互间的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70%,北美自由贸易区为40%,而亚洲区域内贸易仅占20%。这表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较为缓慢,使亚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在各国共同推动下,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东盟经济共同体、“10+3”合作、“10+1”合作以及中、日、韩三方合作对话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尤其是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早期收获”安排及分两阶段全面取消所有关税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表明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近两年来,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扩大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而对欧美的出口份额却明显下降。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已提前一年实现了1000亿美元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及东亚各个经济体之间日趋增大的互补性,东亚乃至亚洲仍有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出口的空间。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认为,到自由贸易协定完全落实之际,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将高达1400亿美元。届时,东亚内部贸易所占比例将会明显上升。

世界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各国面对的经济问题千差万别,有的经济增长低迷,有的经济增长过热;有的通货紧缩,有的通货膨胀;有的消费需求旺盛,有的消费需求乏力,等等。世界经济也向来是在光明中有暗点,在黑暗中有亮点,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同样如此,既有喜讯又有忧虑。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4年9月11日刊登了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的一篇文章:《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未来风险》,此文集中阐述了世界经济面临的五大风险,亦即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急剧上升、美国财政预算失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增长过热可能导致硬着陆、石油价格继续高涨。伯格斯滕所说的五大风险的确是制约2004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五个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应对失误,也将影响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此文所说的五大风险,美国就占居了前三个。美国2004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130亿美元,美国的进口是出口的两倍,其贸易赤字高达6000亿美元。美国“双赤字”问题空前恶化,又使美元外于长期贬值态势。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分析,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纠正贸易失衡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财政赤字增加及国民储蓄下降,又迫使美国加速向外举债,因而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由于美国的外债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贬值实际上意味着债务负担的减轻,并使其他国家购买的美元债券受损失。由此可见,美元贬值对美国具有多重意义,这就是美国口头上说要“维持美元的强势地位”,而实际上任由美元贬值的原因。由于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又势必引起利率不断上升。因此,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己四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将其利率从1%提高到2%,并有继续加息的空间。利率不断上调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然而,美国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还没有使美国经济脱离基本正常的轨道。但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将会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所取的任何经济政策对其自身和其他国家都会产生正反两面作用,如果美元反弹升值,进口进一步增加,贸易赤字继续窜升,美国就会取更加严厉的市场保护措施,其他国家对美出口就将面临更多的困难。美元汇率走向是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因此,尽管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早就美元汇率问题,取得了“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运动不利经济增长”的共识,但美元仍处于弱势状态,欧盟与日本尽管批评美元贬值,而至今并没有取联合干预行动,这说明弱势美元尚未对美国、欧盟、日本经济造成致命性的打击。2005年,美国将从何处着手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其经济持续发展,仍有待观察。格林斯潘认为,美国减少财政赤字是降低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而减少国内投资和压低消费等其他选择都不是积极的长期措施。为此布什宣称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将把联邦财政赤字削减一半,但目前尚缺少可行的有效应对措施。上述美国存在己久的三个老问题在2005年仍难以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伯格斯滕提出的第四个所谓“中国经济因素”,即中国经济过热,宏观调控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实际上没有成为现实。相反2004年中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继续对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着拉动作用。然而,仍有人预言2005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硬着陆,这一预言也难以变成为现实。国际社会把“中国经济因素”作为分析与预测世界经济的要素,这是一件好事,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至于第五个风险—石油价格上涨问题,的确是2004年乃至2005年国际社会关注的大问题。农矿原料,特别是油价上扬对世界众多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和威胁,油价上涨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国际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紧张;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数量变动;国际突发影响原油正常供应;原油期货市场投机活动,等等,因而促使每桶原油价格曾一度突破55美元的大关。但总体看,由于石油交易主要是以美元支付,美元大幅贬值,使实际油价基本上处于尚可承受的价位区间,因此,油价上涨对石油消费国及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自12月以来,国际市场油价趋于下滑。然而,国际社会对2005年油价是继续上浮抑或下调,其看法依然不尽相同。基于越来越多的石油消费国取节约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加上石油供求关系出现缓解迹象以及油价上涨过猛、过高对其产油国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可能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鉴于上述分析,2005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增长,国际贸易继续扩大,国际资本流量继续增多,国际经贸合作继续拓展,各国对自身存在的经济瓶颈将进行政策性的调整,以应对内外部环境面临的各种挑战,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因此新的一年里,世界经济将会持续增长,但与2004年相比,有的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将略有减缓。全球经济增长率有可能降至4%以下。美国经济存在已久的三个老问题及美联储将继续取的加息措施,预计将使美国经济增长率减至3.7%左右;欧盟三分之二的贸易集中在其内部,使用欧元交易,因而受美元贬值的影响不大,在德国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带动下,欧盟经济甚至可能将略好于200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欧盟的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2%上升为2.5%;日本经济开始步入自律性复苏阶段,其经济增长率有可能稳定在2—3%之间。俄罗斯作为经济转轨国家由于油气价格低于上年,其经济增长率也将有所放缓。亚、非、拉三展中群体中,拉丁美洲由于出口增加和原料价格上涨,拉动经济已连续两年好转,但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国民储蓄率纸,因而难以确立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政局较为动荡,因此,其经济复苏只是陷入低谷后的恢复性反弹,与2004年相比,经济增幅将减少一个百分点左右。非洲大陆内在过去五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1%,低于人口增长率,贫困问题依然是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一点与东亚地区不同,在过去五年间,东亚的贫穷人口减少了2.5亿人,中国、越南和泰国等国家在改善人民生治和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国际社会公认的变化。由于非洲大陆加速推动内部改革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内乱及地区冲突减缓,因此经济增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仍可维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但由于经济总量甚微,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限。亚洲经济前景看来将依然光明,整体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6.5%左右,其中南亚在印度的带动下,将取得6%左右的经济增长,东南亚将略高于5%。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经济的同步强劲增长,将进而带动亚洲内需的增强,使其整个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并增强区域内经济的进一步整合。

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2004年12月中央、院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给出了正确的客观结论,会议明确指出,总的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对世界经济发挥可持续的积极推动作用。

国际油价为什么大幅上涨?

在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前,国内油价出现了几次调整的情况。

本次调价窗口开启前,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据统计,5月以来国际油价上涨了将近10%左右。对于国内的油价来说,本次油价大涨后,92号汽油将重回?9元时代?(5月19日24时),95号汽油则会重回?9元时代?,95号柴油将重回?9元时代?!汽油价格上涨,而柴油价格却一路下滑,这是为何呢?其实和我们平时所用的汽油并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每升汽油会比每升柴油贵0.1元到0.3元左右,而我国汽油与国际油价目前已处于同一个价位上。

目前,沙特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主要原油生产国。由于这两个国家在近几年一直处于油价上涨阶段,所以沙特和俄罗斯也有很大的发言权。但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影响,两国对原油供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沙特表示其正在调整原油产量政策,以遏制其原油价格飙升势头。据悉,沙特阿拉伯将把日产量减少50万桶至60万桶/日(今年前三个月);俄罗斯将减产40万桶/日;利比亚则将进一步减少原油出口能力。

自4月初以来,全国各主要地区非洲猪瘟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从4月份开始,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大幅反弹,到了5月份依然没有结束。据统计,截至5月12日共有157个省份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截至5月11日确诊养猪数量达到了20631头(其中生猪16825头)死于非洲猪瘟疫情。而在猪病多发季节内出现疫情会导致人们对食物中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进而导致食用植物油需求增加,相应地国内柴油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石油大战旷日持久,俄罗斯打赢了石油贸易战吗

没有,无论从产量还是品质都比不过中东,最主要的中国的支持。如果俄罗斯赢了,对中国的依赖就没有了,南海,钓鱼岛的问题一紧张,俄罗斯就不会那么听话,在克里米亚闹事,转移美国注意力了,中国将会独立面对美国的威胁,所以中国也不希望俄罗斯太强大,更不希望其弱小,只要能为中国遮风挡雨就好。

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我国的油价如此之高,本来就不正常。几年前国际油价涨到每桶147美元,我国的油价是92号 7.8元每升。去年国际油价跌倒30多美元一桶,我国的油价92号在6元左右,你说这正常吗?!

油价贵了,那就少开,该不开的就不开了,现在的车不是以前了,开个车觉的挺有面子,现在已经是个负担了,开到哪哪堵,停车没地方停,不注意弄个违停,得不尝失。除非弄个1000万级别的,可有那车了,还考虑油价么?[捂脸][捂脸][捂脸]

油价涨少降多,快涨慢降,蜿蜒曲折中一路向上,走出了一条股市望尘莫及,股民望眼欲穿的大阳线。

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我们普通人还能怎么办,因油价上涨带来的全面通胀只能忍受,能够选择的也不过是少开几次车罢了。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油价就会突破10元一升了,毕竟广义货币M2一直在快速增加,货币持续贬值,物价必然持续上涨。

如今 汽车 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门面,还为生活增加了很多便利。油价每一次上涨,有车家庭每月支出就会增加少说三五十元。相对于收入较高的家庭增加的部分并不起眼,但是对于房贷压力较大的中低收入家庭来说则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城市限号,所以很多家庭干脆买两辆车,选择不同的尾号方便出行。想必这样的家庭是不会担心油价涨多少的。一二线城市收入较高,油价相对于收入水平并不算特别高,影响相对较小。

实际上,即便是三四线城市养一辆车的成本一年近万元都是少的,毕竟还要有停车位,要烧油,要交保险,要保养,要交过路费,出去还要停车费。油价不断上涨,部分家庭就需要考虑养车是否合适了。

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完全可以考虑使用电动车,乘坐公交车的方式降低影响。 如平时用车频率不高,居住的社区交通也很便利的话, 汽车 完全可以放弃。如果细算的话,养车的成本比每天打车都贵,毕竟 汽车 还有一个折旧,一辆车开上十年估计也该退休了。

除了节约,更多的则是需要考虑如何赚钱。未来几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普通人要珍惜工作,努力工作,不说升职加薪,起码要让老板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敬业。先保住工作,保住工资,然后再寻求赚更多的钱。

最后,推荐我做的加百利网加百利点靠木,每天更新,能够大幅降低生活成本,省的钱足够多加两次油了。

既然油价不断上涨,作为我们普通人,如何应对呢?那就是:不嘛,还不如骑个电动车。开车有什么好嘛,停没有地方停,一不小心,就会收到违法短信,交钱还不说,还得扣分,划不来。我曾经实验过,开车从家里到单位,一路堵车,整整四十分钟,心烦上火;骑电动车,十五分钟不堵不心烦。就是下雨,买个雨披,也比开车堵在路上好。

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普通人唯有改变出行方式才能应对。离开美国限制伊朗石油出口的禁令限期11月4日还有一个月不到,伊朗准备以封锁霍尔姆斯海峡作为报复,全球石油供应岌岌可危。

所幸新经济创造出更多便捷的出行方式,比如“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还有全国各地的地铁、BRT快速公交。本来一个家庭两辆 汽车 就属于过度消费,对城市交通、个人 健康 安全,均无太多的好处。而国家加快二三线城市的地铁建设,就是基于国际油价的趋势,取的未雨绸缪之策。

如今北上广深很多上班一族,均以地铁作为主要出行工具,香港特区更是地铁、巴士作为主要出行方式。而内地的普通家庭,完全没有必要提前消费,还是老老实实多用传统方式出行吧!

至于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当初老一辈哪有这样奢侈?让他们自己坐公交车上学,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还能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以及安全防范意识。

普通人家一辆车够了,平时多走几步路,比去健身房更加实惠。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顺祝长之后有一个好心情上班。

应对不起,没事少开车,不开车,多用非机动车,多走路对身体好,专卖品老百姓控制不了。

看看小区的车逐日递增还是减少,看看路上是不是越来越堵?买车的和有车一族都用真金白银投票了,没车的就别瞎操心了。

普通一族,如果头脑正常,该做的就是赶紧提高自己水平,想方设法合理赚钱!

随着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调。国际油价创三个月来最低,而我国两桶油价格逆水而上连续攀升,95号乙醇汽油达八块五左右。这种降价三分涨五毛今年已累计每升涨价一块三毛多钱。每箱油按50至60升计算。一箱油多付出竟百块钱。由于兑了乙醇,除对车有损伤燃烧排出的甲醛还造成二次严重污染,动力输出减少,燃油量增加百分7 10到。这样每公里车主要多付出五角左右。对全国车主产生了巨大影响。

丨现在由于美国对我国的贸易战经济制裁。实体企业正在转型,物品销售出现滞迟,再加上这几年的高房价,包括三线城市的购房,已把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和普通群众钱包掏空。巨额财富垄断在极少数人手中。从而造成人民群众消费能力不足。

这时候发改委本应该控制油价。抑制物价上升。在国际国内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帮助国家度过困难。给人民群众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可是却反其道而行。就会造成必然的物价上涨。

在这样情况下,虽然我们可以减少开车。但是却不得不开车,不得不加油,运输成本必然增加。农民耕地费用必然增加。除非国家控制粮食价格。不然,粮食也会涨价。综上所述,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消费能力。

既然油价涨,成本就要增高,那只有转嫁成本啦。所以,油照样加!

私家车都好说,可苦了我们这些养大车的了。今年运费行情本来就是一塌糊涂 ,降到了厉史冰点,现在这油比去年刚买车的时候,涨了快两块了。哎,后悔买车了,欲哭无泪啊!

油价涨价怎么办?那么就改变出行方式乘公交、地铁、共享单车吧!绿色环保正能量!咳咳,说说容易做起难!涨价就涨呗,车车还是得开。每个人生命时间有限,出行是绿色了,但时间却大把耽误了,等我老了再说吧!

美与欧盟为“价格上限”暗斗,欧洲准备与美国打贸易战,英国通过他国买俄油

此前,美国、欧盟、G7承诺对来自俄罗斯的海运石油实施“价格上限”,这一将从今年12月5日开始,据称这两天就会公布上限价格,估计40-60美元,基本等于俄罗斯的石油生产成本。而对俄石油实行价格上限后,一旦货物价格超过上限,将禁止企业提供运输俄罗斯石油所需的航运、保险、经纪商和融资等服务。而没有相关服务保障,很可能会迫使欧洲船东不得不停止运输。

目前,美国主张将12月5日之前装载油轮的最后期限推迟到1月19日,意在让市场平静下来,并软化限制措施的出台。

FNEB分析师伊戈尔·尤什科夫称,美国已和欧盟讨论过推迟价格上限的时间,毕竟那增加了紧张情绪。他还称,美国可能打着组建新联盟的幌子,一再推迟实施制裁,因为在现实中,由于完全不确定后果,美国推迟实施制裁对美国是有利的。

尤什科夫称,“现在的问题是,俄罗斯是否有足够的舰队将货物转向亚洲,而不去理会价格上限。这是未知的。在船舶短缺的情况下,出口将减少,进口商也将受到影响。”

有船东称,不断变化的国际政策使得石油运输线越来越长,成本也在增高,俄罗斯与欧洲都需要大量额外的油轮,目前俄罗斯正在加快建造油轮。

前任美国财长努姆钦等批评人士称,为俄罗斯石油设置进口价格上限,进而希望限制俄罗斯获得石油出口收入,同时确保国际油价不要飙升,这个设想本身“是我听过最荒谬的主意”。他的理由是,在选择遵守价格上限的西方盟国之外,全球不断有其他国家购买俄油,令制裁效果受限。同时,人为绕过市场设定一个价格水平,一旦这个价格定的比市场公允价格要高,则会令事态更为恶化。

在西方对俄能源制裁后,俄罗斯的石油多数卖给了亚洲国家。目前,至少有15艘载有俄罗斯石油的欧洲油轮正前往亚洲,并将在12月5日之后抵达那里。

如希腊船只KythiraWarrior从Ust-Luga出发前往新加坡,并应于12月18日抵达那里。马耳他油轮“Syra”轮将于12月6日将货物运往印度Siku,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HAIII将于12月22日运往中国青岛港。

据称,这15艘油轮运载了至少1200万桶价值超过8亿美元的俄罗斯石油,并在欧盟国家为船舶和货物进行了登记和保险。

但这些石油如果不能在12月5日前抵达到购买国,很可能被实行“价格上限”,即届时如果货物价值超过既定限制,欧洲企业将被禁止为将俄罗斯石油运往第三国提供任何服务。这些船只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它们可能会变成“幽灵”。

据称美国和欧盟将在11月23日确定价格上限。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称60美元的大致上限。但媒体随后报道了63-64美元的可能下限。然而,最近乌拉尔石油的平均交易价格为每桶70美元,而俄罗斯明年的预算中也包含了同样的价格。

在宣布最高限价的同时,欧盟或许会对已经在途的商品宣布一些例外情况。然而,这些只是设。

在价格上限到来之前,欧洲多国疯狂购买俄罗斯石油,比如英国,只不过,英国是拐了个弯,从其他国家进口俄罗斯的石油。

俄乌冲突后,英国紧跟美国制裁俄罗斯。但自3月以来,共有价值7.78亿英镑的俄罗斯石油抵达英国10个港口。同时,单据中可能会注明其他国家:如在单据中列为从德国、荷兰和比利时进口。

今年6月,英国国家统计局表示该国没有从俄进口石油,但仍然有超过7800万英镑的俄罗斯石油进入英国港口,这些石油被记录为从荷兰、爱沙尼亚、波兰或比利时进口。

专家认为,根据英国的注册规则以及将货物从一艘船转移到另一艘船的做法,会使对俄石油实施制裁变得困难,因为纸面上的进口国是指发货国,而不是原产国。例如,如果由一家德国公司进口,一批中国制造的货物在英国可能会被登记为来自德国的货物。

有关人员称,在12月5日禁令生效之前,将俄罗斯石油进口到英国是合法的。在那之前,我们谈论的只是“声誉风险”。

美国与欧盟在对俄石油价格上限上可谓明争暗斗,但在贸易领域却是真刀真枪。

目前,欧洲正认真准备就美国降低通胀的法律于1月1日生效对美国做出回应。欧洲人认为,美国的措施可能导致跨大西洋贸易战。整个欧洲,尤其是德国,“对华盛顿没有提出和平协议感到失望”。

今年8月,签署了一项降低通货膨胀的法律,其中规定减税,为在美国运行的绿色能源企业提供好处。法律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美国将拿出3690亿美元进行补贴和税收减免,以支持美国的绿色企业。

但这项让欧洲担心,美国的将鼓励企业将投资从欧洲转移,并鼓励客户在购买电动汽车时“买美国货”——这激怒了法国和德国等主要欧盟汽车制造商。

德国“处于公开恐慌状态”,因为在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德国的几家领先公司正在缩减国内业务,以便在其他国家投资。

然而,休战似乎不太可能。如果这场争端失控,将导致美国和欧洲的贸易战,而这让目前陷入困境的欧洲人感到更加恐惧。

欧洲正在考虑取措施以回应美国的,但分析人士担心,欧洲和美国的贸易冲突,很容易回到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时代针锋相对的“关税战”。

目前,法国想用公共资金推动欧洲工业发展,这得到德国的认可,未来欧洲很可能积极发展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生产等行业,并加强氢技术的发展。

但美国的休战时间已经不多了,欧洲越来越不太可能做自己想要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